
州刺史的别稱。 唐 元稹 《告畬三陽神文》:“我貳茲邑,星歲三卒,熟視民病,飽聞政失。自喪守侯,月環其七,弊深力薄,未暇纖悉。”
守侯在現代漢語規範用法中屬于易混淆詞,實際應為"守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指出"守候"是規範詞形,其釋義包含三個核心層面:
詞義解析 "守"表示保持、看護,"候"指等待,組合後構成并列結構的合成詞。基礎義為"守衛與等候",如"守候邊疆哨卡";引申義強調"持續關注與陪伴",如"母親守候病床前"(《現代漢語大詞典》2022年版)。
語用特征 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常見于親情叙事與責任場景,時間維度上包含"靜态守護"與"動态等待"雙重屬性。《漢語動詞用法詞典》标注其及物動詞屬性,可接賓語構成"守候+對象"結構,如守候黎明、守候約定。
同義辨析 相較于"等候"強調被動姿态,"守候"蘊含主動擔責的語體色彩;與"守護"相比,則突顯時間延續性特征。參考《新華同義詞詞典》釋義,其近義詞群包括"看護""伴隨""待命"等,但語義側重點各有不同。
該詞條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以及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守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有較為統一的解釋,但需注意與“守候”區分,避免混淆。
核心含義
“守侯”在古漢語中特指“州刺史的别稱”,主要用于唐代官職的稱謂。例如唐代元稹的《告畬三陽神文》中提到:“自喪守侯,月環其七”,這裡的“守侯”即指州刺史。
讀音與注音
拼音為shǒu hòu,注音符號為ㄕㄡˇ ㄏㄡˋ。
曆史背景
該詞源自唐代文獻,屬于古代官職稱謂,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與“守候”的區别
由于“守侯”的古義生僻且易與“守候”混淆,建議根據語境選擇用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守候”的用法,可參考相關現代詞典或文學作品。
百骁變駭比體撥喇不到家參奉茶葉蛋吹灰之力戳子從性村鄰待對彈歌達顯地裡定本貳公發斂飯粒鳳凰在笯賦調浮蛆甘言厚禮歸還華屋艱酷甲圖謹笃進俎困偪留芳鹿柴滿大蒙直描龍刺鳳末産洽應人海人神閏日三千大千世界山都紹昧升堂拜母沈屈十八學士使佯守約施搏天憂同器通祀土木之難亡謂位號無偏無陂霧袖無軏香火因緣賢哲謝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