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無害都吏 ”。
“無害吏”是一個源自古代官制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官員或公務員雖無突出能力或政治野心,但對百姓沒有危害。這一解釋常見于現代詞典,強調官員的平庸但無害性。
二、曆史官制中的特殊含義
在秦、漢時期,“無害吏”是官制術語,用于評價官員的品行和能力,存在兩種觀點:
補充說明
漢代文獻中,“無害吏”也作為官職名稱出現,特指能公正處理案件的官吏(如《後漢書·百官志》提及的“無害都吏”)。需注意,該詞的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既可能描述官員能力,也可能指代特定職位。
《無害吏》是指一個沒有傷害的吏員,吏員指的是在古代中國官僚體系中負責行政、司法或者財政職務的官員。
《無害吏》的拆分部首為無害、吏,其中“無”是部首,“吏”是偏旁。《無害吏》一共有11個筆畫。
《無害吏》最早出現在《論語》中,這是一本記錄着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在《論語·顔淵》一章中,孔子說:“君子以文會友,可以無害,以約為禮,可以升。”這個片段中的“可以無害”被引申為指一個吏員不會給人們帶來傷害。
《無害吏》的繁體字為「無害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無害吏》這個詞的寫法基本相同。
1. 《論語》中的經典語錄:“君子以文會友,可以無害。”
2. 在古代,為人民謀福利的好吏被稱為《無害吏》。
組詞:無害、害獸、吏治。
近義詞:安全吏、無害官
反義詞:有害吏、惡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