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符的意思、靈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符的解釋

[spiritual magic figures] 有神力的符箓(迷信)

詳細解釋

(1).上天的符命。 三國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大 魏 應靈符,天祿方甫始。”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信斯武之未喪,膺靈符而在茲。” 唐 王勃 《上拜南郊頌表》:“為而不恃,懸寶位於中宸;卑以自居,託靈符於上帝。” 宋 王禹偁 《賀冊尊號表》:“伏惟尊號皇帝陛下,受天靈符,作民司牧。”

(2).指神奇的征兆。 明 張居正 《聖母圖贊·附寶感電》:“ 軒轅 聖母,厥有靈符,煜煜神電,明輝天樞。”原書題注:“ 黃帝 母曰 附寶 ,見電光繞北鬥樞星,感而生帝。”

(3).道教的符箓。 唐 岑參 《送許子擢第歸江甯拜親因寄王大昌齡》詩:“ 玄元 告靈符,丹洞獲其銘。” 宋 梅堯臣 《無題》詩:“緑桂薰輕服,靈符佩縹囊。”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法水灑來天地暗,靈符書動鬼神驚。” 郭沫若 《瓶》詩之三四:“這個字是蘇生我的靈符,也會是射死我的弓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靈符”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上天的符命
    指古代認為象征天意或神授的憑證,如帝王受命的祥瑞征兆。例如三國曹植詩句“大魏應靈符”,即指王朝順應天命()。

  2. 神奇的征兆
    常與神話或超自然現象相關,如《聖母圖贊》中記載黃帝之母見電光繞北鬥而感孕的傳說,被視為靈符的體現。

  3. 道教的符箓
    道教用以驅邪、祈福的符號或文書,需通過特定儀式書寫,并賦予咒語法力。


二、道教中的分類與用途

靈符在道教符箓派(如茅山派)中廣泛應用,常見類型包括:


三、文化意義與曆史背景

靈符起源于古代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融合道教與民間信仰,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對神秘力量的敬畏。例如唐代詩人岑參、宋代梅堯臣等均在詩文中提及靈符的佩戴與作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符箓的具體形式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鞞舞歌》《吊魏武帝文》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靈符》的意思

《靈符》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具備神秘力量或符能的符咒。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靈符》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火”、“二”、“十”、“示”,其中“火”為部首,表示與火相關的意義,而“二”、“十”、“示”則為構成該字的其他部分。根據五筆畫的計算,這個字一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靈符》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記錄。在繁體字中,靈符的寫法為「靈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靈符」這個詞彙的寫法有所區别。以《康熙字典》為例,他的寫法為「靈符」。

例句

1. 他佩戴着一枚《靈符》,作為保護符咒。
2. 大師用《靈符》施展咒術,将鬼怪趕走了。

組詞

1. 靈符紙
2. 靈符師
3. 靈符術
4. 靈符陣
5. 靈符石

近義詞

符咒、符箓、符紙、護身符

反義詞

一般沒有特定的反義詞,可以與普通、無神秘力量的物品相對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