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勦絶的意思、勦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勦絶的解釋

消滅,滅絕。《書·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絶其命。” 孔 傳:“勦,截也;截絶,謂滅之。” 晉 左思 《魏都賦》:“與先世而常然,雖信險而勦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勦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勦絶”意為消滅、滅絕,通常指通過武力或強制手段徹底清除某事物或群體。例如《書·甘誓》中提到“天用勦絶其命”,即上天要滅絕其性命。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義解析

    • “勦”通“剿”,本義為讨伐、截斷,如《明史》中“未能剿絕”即指未完全消滅敵人。
    • “絶”即“絕”,表示徹底斷絕、消失。兩字組合強調“徹底消滅”的語義。
  2. 文獻用例

    • 古代典籍中多用于描述戰争或天罰,如《魏都賦》中“雖信險而勦絶”,指即使地勢險要仍被滅絕。
    • 漢代《漢書·王莽傳》用“劋絕”表達類似含義,可見其曆史延續性。

三、分字解析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研究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語境強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尚書》《魏都賦》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勦絶

《勦絶》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消滅、鏟除。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勹和糸,總共有10畫。

來源

《勦絶》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無勦絕之客。”意為沒有鏟除清理的客人。在古代文獻中,《勦絶》多用于描述消除災害、鏟除不良現象等。

繁體

《勦絶》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都是「勦絶」。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康熙字典》,《勦絶》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是「剿絶」。

例句

1. 我們必須勦絶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的安甯和秩序。 2. 這場瘟疫已經蔓延太久了,我們必須盡快勦絶它。 3. 隻有勦絶貧困現象,才能建設富強的國家。

組詞

勦除、勦滅、勦除四害

近義詞

消滅、清除、鏟除

反義詞

保存、保留、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