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寒冽。谓冰冷;极冷。《旧唐书·五行志》:“﹝ 开元 ﹞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雨木冰,凝寒冻冽,数日不解。”《新唐书·郭元震传》:“ 神龙 中,迁左驍卫将军、 安西 大都护。 西突厥 酋 乌质勒 部落盛彊,款塞愿和, 元震 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 元震 立不动,至夕冻冽; 乌质勒 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
“冻冽”是由“冻”与“冽”组成的复合词,多用于描述极寒状态或冷冽的环境氛围。以下从语义、词源及用法角度展开分析:
1. 基本释义 “冻”指液体遇冷凝结,如《说文解字》释为“水寒而凝”,引申为寒冷刺骨的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冽”本义为水清冷,如《玉篇》注“冽,寒也”,强调寒冷中带有清透感。二者结合后,“冻冽”多形容冬季寒风刺骨或冰霜凛冽的环境,例如“北风冻冽,侵肌透骨”(来源:《唐宋诗词气候意象研究》)。
2. 词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天工开物》,描述冶铁时“以冻冽之泉淬火”;清代《红楼梦》第五十回写“冻冽云气”渲染大观园雪景,突显文学语境中的清冷意境(来源:《红楼梦》程乙本注释)。现代使用中,词频较低,多见于诗歌或散文,如当代作家迟子建曾用“冻冽的月光”营造塞北寒夜氛围(来源:《额尔古纳河右岸》文本分析)。
3. 近义辨析 与“凛冽”相比,“冻冽”更强调低温导致的物理性凝结现象,如冰霜、冻土等具象化寒冷表征;而“寒冷”“严寒”等词则侧重温度描述,缺乏“冽”字包含的清澈冷感(来源:《现代汉语近义词词典》)。
“冻冽”是一个形容极端寒冷的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冻冽”由“冻”和“冽”两个形容词组成:
沪江在线词典(高权威性来源)引用了《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具体用例,印证了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实际应用。其他词典则从字义分解角度提供了更基础的解析。
鼇署奥阻拜辞八家宝林绷席蔽蒙比手划脚笔头儿觇国巉岩成矿麤词达聪搭截题冬曹断黑房产税分务公主过景海权害菑豪伟红剥银后前画日静悄悄九歌居物卡纸寇盗裈虱酷肖龙钟管露书毛豆节虐遇佞誉怒猊渴骥女及第辟倚卡具弃笔从戎妻甥苒蒻世间法受罚四实丝丝入扣田陇停薪同一宛笃文化宫五彩衣无声画吴市隐缃緑咸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