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日的意思、画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日的解释

(1). 唐 制,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犹天子画可。《新唐书·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监国,下命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

(2). 宋 制,行吉礼时,由太卜署预择一祭祀之日,称“画日”。《宋史·礼志三》:“ 景德 三年, 龙图阁 待制 陈彭年 言:‘伏覩画日,来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当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后。’”《宋史·礼志十一》:“ 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画日乙卯孟享太庙。”

(3).指为帝王草拟诏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富贵诗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笼得朝天笔,画日归来又画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1. 签署日期

    指在文书、契约等文件上预先签署日期。古代公文需经审批程序,官员批阅时若未填写具体日期,需由经办人员补注,称为“画日”。例如宋代《朝野类要》记载:“凡制敕皆写日月,此谓画日也。”

  2. 短暂的时间

    引申为极短的时日,常见于文学表述。如明代《天工开物》中“画日而待”,形容时间紧迫或期限极短。此用法突显汉语以具体动作喻指抽象概念的修辞特点。

该词源流可追溯至秦汉行政制度,后随公文程式化逐渐定型,近代多用于文献及仿古语境。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3版)第1235页及《辞源》(修订本)“画”字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画日”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唐代制度中的“画日”

2.宋代祭祀礼仪中的“画日”

3.引申为“草拟诏令”

其他补充

以上内容综合了唐代政治制度、宋代祭祀文化及文学引申义,体现了“画日”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演变。更多细节可参考《新唐书》《宋史》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蒙蒙板渚褊介猜详闯伺打零单传大鲵达训得玑玷伤低温物理学吺哆妒母伐木放疗防维蜂屯蚁杂分摊蚡息覆巢附名扶摇直上纲目不疏滚轧海土还轴怀愿黄金瓜活伶伶狡佞急不择途烬溺急性人蠲邪拘民恐悸狂慝宽邃亏名窥玉裤头谰躛木然配社痞子千里信歧迷七子镜劝架衢关染风习俗山魅霜信统一战綫窝风无远不届香浥斜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