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出《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后以“达聪”谓广泛听取,明鉴四方。 唐玄宗 《削李林甫官秩诏》:“ 尧 谓达聪,四凶在列; 周 称盛德,三监俶扰。”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言当以达聪为独断,而不以臆决为独断也。”
(2).使通畅;使疏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傅毅 《反都赋》曰:‘因 龙门 以畅化,开 伊闕 以达聪也。’”
“达聪”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该词最早出自《尚书·舜典》的“明四目,达四聪”,孔传注解为“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原指君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以明察天下事,后引申为广泛获取信息、保持沟通畅通的治理智慧。
治理层面的含义(主要义项)
物理层面的含义(次要义项)
人名中的引申义
多用于形容治国理政的智慧,或描述信息畅通的状态。例如:
注: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出处及历代用例,可参考《尚书》《水经注》等文献,或访问相关词典来源。
《达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智慧而聪明”。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慧、聪明伶俐。
它的拆分部首是“辵辶”(辵是行走部首,辶是走之旁边的部首),共有10个笔画。
《达聪》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可能是古代文人创造的词语。它是通过将表示智慧和聪明的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合而成。
《达聪》的繁体字为「達聰」。
古时候《达聪》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因为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然而,对于《达聪》这个词,我没有找到其古时候的具体写法。
1. 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非常达聪,老师非常欣赏他。
2. 她通过勤奋学习和广泛阅读,变得越来越达聪。
3. 他的思维敏捷,判断力非常强,是一个非常达聪的科学家。
1. 达聪人:指智慧聪明的人。
2. 聪明达聪:形容非常聪明的人。
3. 高度达聪:指智商非常高的人。
1. 博学多才:指学识广博、才能多样的人,与达聪一样形容一个人的才智优秀。
2. 聪明智慧:与达聪相近,形容一个人有很高的智商和思维能力。
愚笨:与达聪相反,表示一个人智力不足,缺乏聪明才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