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阻的意思、奥阻的详细解释
奥阻的解释
幽深险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地当南山奥阻,曾无至者。” 清 戴名世 《蓼庄图记》:“ 西山 面之, 浑河 遶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清 陈梦雷 《华严岭》诗:“此山实奥阻,往来道不借。”
词语分解
- 奥的解释 奥 à 含义深,不易理解:深奥。奥妙。奥秘。奥旨。 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堂奥。经堂入奥。 姓。 奥 ù 浊。 古同“燠”,暧。 笔画数:; 部首:大; 笔顺编号:
- 阻的解释 阻 ǔ 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拦挡:阻挡。阻隔。阻拦。阻力。阻挠。梗阻。劝阻。阻击。阻抑。阻滞。阻难(刵 )。阻塞(?)。 艰难:道阻且长。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
专业解析
虽然"奥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被广泛收录为独立词条,但其含义可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的本义及古汉语用例中推断得出,属于一个较为书面化且带有古语色彩的词汇。
"奥阻"的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
"奥阻"意指深奥险阻、幽深险要之地。它结合了:
- "奥" (ào) 的本义:指房屋的西南角,古时尊长居所或祭祀设神主之位,引申为幽深、隐秘、不易到达之处。《说文解字》释“奥”为“宛也。室之西南隅。”段玉裁注:“室之尊处也。”其含义指向深邃、内部、不易窥探。
- "阻" (zǔ) 的本义:指险要、险恶之地,也指道路难行、阻碍。《说文解字》释“阻”为“险也”。其含义指向地形险峻、通行困难。
因此,“奥阻”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地形既幽深隐秘又险峻难行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山川地理环境的艰险复杂。
-
用法与语境:
- 形容地理环境: 这是最主要的用法,指地方偏僻、地形复杂、道路险阻。例如:“深入奥阻之地”、“山川奥阻”。
- 引申义: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能引申形容事物深奥难懂、道理曲折艰深,但这种用法相对少见,更强调其“难以接近或理解”的层面。
-
古籍例证与来源: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典籍中,用以描述地理状况:
-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原文为“(邕)上封事曰:‘…今郡县选举,率多乖实…或年耆宿,或六疾废,或怀挟奥阻,沉沦畎亩…’”。此处的“奥阻”结合上下文,更倾向于指身处偏僻、难以被发现的角落(沉沦畎亩),体现了其“幽深偏远”之意 。
- 其他古籍应用: 在描述地理山川的文献中,“奥阻”常与“深险”、“险隘”等词义相近,共同描绘地形的艰险复杂。
“奥阻”是一个由“奥”(幽深、隐秘)和“阻”(险要、阻碍)复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核心含义指幽深险阻、地形复杂艰险。它主要用于描绘偏僻、难以到达且道路险峻的地理环境,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和历史感。其权威性依据主要来源于古代典籍(如《后汉书》)中对字义的运用和传统字书(如《说文解字》)对单字本义的训释。
网络扩展解释
“奥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ào zǔ,其核心含义为幽深险阻,多用于描述地理环境或空间的特点。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幽深险阻:指地形或环境既深邃隐蔽,又充满险峻的阻碍。常用于形容人迹罕至的山林、河川等自然地貌。
(来源:、、、、)
古籍例证
- 明代《徐霞客游记》:
“其地当南山奥阻,曾无至者。”
→ 意为该地位于南山深处险要之地,从未有人到达过。
- 清代戴名世《蓼庄图记》:
“西山面之,浑河遶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 描述西山与浑河环绕的隐蔽险要环境,无人踏足。
- 清代陈梦雷《华严岭》:
“此山实奥阻,往来道不借。”
→ 强调华严岭地势险阻,道路难行。
注意区分
- “阻奥”(zǔ ào)为另一词汇,意为“深奥难通”或“道途遥远阻隔”,与“奥阻”含义不同,需避免混淆(参考)。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或书面语境,现代使用较少,适合用于文学创作或描述特殊地理环境。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汉语词典》或相关古籍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颈襃拔别鹤怨不臣乘刚逞刑出尔反尔钓璜老掉尾盾矛贰秩璠瑜飞箭扶挟符图关汾航天飞机汉族黑暗鸿都客闳眇恍恍忽忽饯席监追鲛宫焦暑校椅狂乖轑铛立盹行眠灵母露床慢调门庇邈廓密略泥名失实牵肠割肚琼英攘臂而起山侧折难蛇神牛鬼蚀亏士类説大口梳扫锁索酥油草贴米提供铜马祠统戎推伏土偶人威风凛凛雾鬓五马渡先达消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