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白清楚的文字记载。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沉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笼总并传非实事,用精不专,无思於事也。”
露书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露”指显露、不加遮蔽,“书”指文书或书信。二字组合后,最早指古代未加封缄的公开文书。《后汉书·李云传》记载:“露布上书,移副三府”,李贤注称:“露布谓不封之也”,说明其公开传达的特性。
历史功能 在汉代军事活动中,露书常作为捷报的载体形式。据《文选·封燕然山铭》李善注,露书需“暴(曝)露于外,使四方速闻”,强调其公示传播功能,这种形式后来演变为唐代的“露布”制度。
词义演变 宋代《广韵》记载该词衍生出“公开著述”的含义,明代《字汇》补充其可指“未装帧的散页书稿”,体现从文书载体到文献形态的语义扩展。
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辞海》界定其包含双重含义:一为古代公示性文书的统称;二特指考古发现的简牍类非装订文献,如云梦秦简中记录的“露书”即指未编连的竹简文书。
“露书”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释义:
成语含义(核心释义)
指书籍或文书未经妥善保护而暴露在外,引申为秘密、机密信息被泄露。该成语由“露”(暴露)和“书”(文书)组成,既可用于描述重要信息的外泄,也可比喻个人隐私因行为不谨慎而被他人知晓。例如:“这份机密文件若露书在外,将引发严重后果。”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汉代王充《论衡·书虚》中提到“显文露书”,指明白清晰的文字记载,强调内容公开且无隐晦。例如:“此事件有史籍露书为证,争议可休。”
书名《露书》的衍生含义
明代姚旅所著《露书》是一部杂论著作,分14卷,内容涵盖经典考据、民俗记载等。书名取自王充“口务明言,笔务露文”之意,强调直白记录。该书现存于福建省图书馆,被《四库全书》存目收录。
提示:若需了解《露书》一书的完整内容,可参考《四库全书》相关研究文献或福建省图书馆藏本。
北鄙之音悲慄波义耳定律步担餔饷裁许驰神词翰客促敛大逆提溜秃卢蠹箧妨尅非命枫天枣地改窜赓唱瓜皮搭李皮鬼啸古经黄明皇竹会帐火冲冲火院家私驾祸贱俘讲时钟俴收践踏兢兢乾乾惊世绝俗旧雷际止军备郡邸狱两重人格莲座侔尊脓胸女妻牉合皮场庙青兽轻细轻醒穷四和球状元伸眉使用面积手松叹伏统辖土木堡韦柔无相相地家翔风祥禾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