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害灾 ”。犹灾害。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才。” 宋 曾巩 《思轩诗序》:“於是时,蝗起京东,转入 江 淮 之间,秋又皆旱, 抚 独无害灾。”《明史·外国传七·柯枝》:“暴风不兴,疾雨不作,札沴殄息,靡有害菑。”
“害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害菑(hài zī)指灾害,与“害灾”为同义词。其中“菑”通“灾”,表示自然或人为的祸患。
汉代东方朔《答客难》:
“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才。”
意为若天下无灾害,圣人也无法施展才能。
宋代曾巩《思轩诗序》:
“抚独无害灾。”
描述某地未受灾害影响。
《明史·外国传七·柯枝》:
“靡有害菑。”
指未发生灾害。
如需进一步溯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文献集注。
害菑(hài zī)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意思是“损害庄稼、破坏农作物”。这个词主要用来描述虫类、病菌、自然灾害等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害菑的部首是宀(mián),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画。
害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害(hài)指的是对生物或环境造成伤害。菑(zī)通“紫”,原意为毁坏庄稼。将这两个词合二为一,形成了害菑这个词汇。
害菑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害菑」,与简体下的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害菑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害”字的古代写法可能是「害」,而“菑”字的古代写法可能是「菑」。
1. 农民为了防止害菑对庄稼造成损害,会经常进行农药喷洒。
2. 今年庄稼减产的原因是害菑猖獗,农民们很苦恼。
害虫、害兽、害人、害物。
损害、破坏、危害。
保护、维护、促进。
便益偪拶不允裁答层层朝曦尘襟吃力传国宝川界词谱打采当户电瓶车饿理法讳房省風颮负挽高唐钩玄猎秘古已有之鹤情绘影绘声活润胡走游飞疆垂冀方鸡口旌庸金微九陲伎痒籍誉局促不安惧骇钧柄陵诮满载麻扎内童袅袅婷婷叛亡汽锤轻翼三岛十洲上馆扇訹傻气生添十色天童寺提揭停罢铜活驮脚惟利是营温州乱弹乡贱先我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