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法定赋税、工程劳役、学课等的监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及 虞 夏 殷 周 ,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於是时 希亮 年已长,自悔少学不力,竭昼夜读书为文,不啻如严父师在旁程督之。” 明 宋濂 《重建龙兴奥源寺记》:“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纺织之利》:“一二年间民亨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
“程督”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按规程监督”或“依标准考核”,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对事务的规范化管理与督促。具体释义如下:
词义解析
该词由“程”与“督”构成。“程”指法式、规章(《说文解字》释为“品也,十发为程”),引申为程序或标准;“督”意为监察、催促(《玉篇》载“督,察也”)。合指按既定规范进行监督考核的行为,如《汉书·王尊传》中“程督课试”即强调对官员政绩的规范化考核。
历史用法
古代多用于政务、工程等需严格规范的事务。例如《宋史·河渠志》记载治水时需“严程督以责成效”,体现通过制度性监督确保工程进度。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亦用“程督之严”描述科举考务的严格管理。
现代引申
当代语境中,“程督”可类比现代管理学中的“流程监管”或“绩效考核”,强调制度与监督结合的模式。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按规程督察”,《辞源》补充其“多用于对官吏或事务的考核”。
引用来源:
“程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对法定赋税、工程劳役、学课等事务的监督,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史记》中记载虞夏殷周时期「固弗程督」,表明当时对某些事务未实施规范监督。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务管理中的监督职能,现代汉语已鲜少使用,多见于研究文献或历史文本注释中。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史记》相关注疏。
剥刺备任碧纱窗澄涤唇尖舌利刺桐黨官点募二道毛子贰政高当铺犷语鼓词贵昌贵巧寒蹇合祀谎汉黄气护国寺见惯不惊家学节用经帏冏牧捐免剧路宽肃袴筒劣撅灵透利钱马骝墨海木锜虐疾杷柄辟藏平虑草疲于供命箧椟气骄志满清风亮节如来佛入律三朝五日桑穰纸甚麽诗绫衰衽硕学通儒四大空涕洟筒饭顽滞围脖维摩疾香积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