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宽肃的意思、宽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宽肃的解释

宽厚肃穆。《国语·周语中》:“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宽肃"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修养与治理理念。它由"宽"与"肃"两个意义看似相反而实相成的字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是指待人宽厚仁和而治事或律己严谨庄重,是两种看似矛盾品质的和谐统一。

  1. 核心释义:

    • 宽: 指宽厚、宽容、宽和、不苛刻。体现在待人接物上,要求心胸开阔,能体谅包容他人,给人以仁爱、缓和之感。
    • 肃: 指严肃、庄重、严谨、恭敬。体现在处理事务、自我要求或营造氛围上,要求态度认真、一丝不苟、遵守规矩、保持敬畏。
    • 合义: "宽肃"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强调一种内在的平衡与统一。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尤其指领导者或君子)或一种氛围,既能以宽厚仁爱之心待人,使人感到亲和;同时又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处事律己,保持庄重和秩序,令人敬畏。这是一种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境界。
  2. 溯源与典籍佐证:

    •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修养和为政之道的论述。例如,《尚书·舜典》记载帝舜要求臣子做到"直而温,宽而栗"(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敬),其中的"宽而栗"(栗,通"慄",战栗、敬畏,引申为庄敬严肃)就非常接近"宽肃"的含义,强调宽宏与庄敬的结合。孔颖达疏对此解释道:"宽弘而能庄栗"。
    • 在历史人物评价中,"宽肃"常被用来形容理想的统治者或重臣风范。如《宋史》评价司马光:"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自少至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敬信……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其为相也,持心如水,以义制事,宽而肃,和而惠。"(《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这里"宽而肃"明确点出了司马光为相时待人宽厚、处事严肃的特质。
    • 古代注疏家也常用类似概念解释经典。如孔颖达在疏解《礼记》时,也强调"宽弘庄栗"的重要性。
  3. 内涵解析:

    • 对立统一: "宽"与"肃"看似矛盾(一松一紧,一柔一刚),但在"宽肃"的境界中实现了和谐统一。过宽则流于松懈、无原则;过肃则流于严苛、不近人情。"宽肃"则避免了这两种极端。
    • 内外兼修: "宽"多指向对外(待人),"肃"多指向对内(律己)或对事(处事)。要求个体或领导者内外一致,在展现亲和力的同时不失威严和原则。
    • 治理智慧: 在管理或治国层面,"宽肃"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平衡艺术。以宽仁凝聚人心、赢得爱戴;以严肃确保纲纪、维护秩序,从而达到"宽猛相济"的效果。

"宽肃"意指宽厚仁和与严肃庄重的完美结合。它要求个体(尤其是领导者)在待人接物上体现宽容、温和、仁爱(宽),而在律己修身、处理事务、维护规则上则要保持严谨、认真、敬畏的态度(肃)。这一概念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中庸之道、讲究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和处世智慧。其权威性源于儒家经典思想及历代史书、典籍对理想人格与为政之道的记载与推崇。

网络扩展解释

“宽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宽厚而庄重的态度,形容人在保持严肃的同时不失宽容,常用于描述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的气质。这一解释源自现代词典释义,强调“宽”(宽容)与“肃”(庄重)的平衡结合。

二、古典文献中的出处

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中》:“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此处“宽肃”用于描述君主的德行,意为宽厚肃穆,体现统治者既仁厚又威严的治理风范。

三、词义解析

  1. 宽:指宽容、宽大,体现包容性。
  2. 肃:指庄重、严肃,体现原则性。 二者结合后,既可指个人修养(如领导者的仪态),也可指处事风格(如严格但不苛刻的管理方式)。

四、应用场景

例句参考

“他待人宽肃有度,既树立了威信,又赢得了尊重。”——类似用法可参考古籍中的语境延伸。

别人正在浏览...

闇当宝树备任北夷春官氏翠楼促死促灭达姆弹雕散动心忍性斗狠刚卤广从盥饰果蔬熇焚滉漭皇州混厚活瓣江槛交织竟世樛木刊发筷筒阃闱炼铁辽壤例课溜奥门梱铭功缗钱闹扫弄拨胚子被发佯狂纰谬强本弱末牵黄犬泉壤人火扫尾森爽申鉴世代簪缨矢夫竖貂瞬刻説死説活琐旅停绝听允讬载委卸限次祥鳣霄雿笑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