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如来佛的意思、如来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如来佛的解释

[Buddha]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

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如来佛"是汉语佛教术语中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也是佛教核心概念之一,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佛教义理进行解释:

  1. 词义解析:

    • "如":在汉语中意为"真如",指宇宙万法真实不虚、常住不变的本体、实相或真理。《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解释"如"为"不变易"之义,即诸法实相。
    • "来":意为"来"或"出现"。
    • "如来":合起来意指"乘真如之道而来"或"由真理而来(觉悟真理、证得真如的人)"。更精确地说,是指"已如实到达真如境界者"或"已证得真如实相者"。
    •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或"觉悟的人",指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解脱一切烦恼,达到究竟圆满境界的圣者。
    • "如来佛":因此,"如来佛"即指"证得真如实相的觉悟者"。在汉传佛教语境中,此词常特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2. 梵语溯源与佛教经典释义:

    • "如来"对应梵语"Tathāgata"(तथागत)。这个词由"tathā"(意为"如是",指真实不虚的本体、实相)和"gata"(意为"已去")或"āgata"(意为"已来")组成。因此,"Tathāgata"既可理解为"如去"(乘真如之道而去,达涅槃彼岸),也可理解为"如来"(乘真如之道而来,化度众生)。这两种解释在佛教经典中并存,体现了佛的法身(真如本体)与应化身(为度众生而示现)的统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中著名定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此句阐释了如来超越来去生灭的绝对真理性。
    • 《佛地经论》卷七解释:"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来三界垂化,故名如来。" 这明确指出了"如来"包含"证得真如"和"为度化众生而示现"两层含义。
  3. 在佛教中的地位与含义:

    • "如来"是佛的十大尊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之首,是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佛的称号之一。
    • 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强调的是他作为一位已经圆满证悟宇宙人生最高真理(真如)的觉者身份。
    • 在更广义上,"如来"也可泛指一切诸佛,因为所有佛都是证得真如的觉者。例如,阿弥陀佛可称阿弥陀如来,药师佛可称药师如来。
    • 《大智度论》卷五十五云:"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故名如来……如法相解,如法相说,故名如来。" 强调了佛的言行皆契合真如实相。

"如来佛"在汉语佛教术语中,核心含义是指证悟了宇宙万法真实本体(真如)并达到究竟圆满觉悟的圣者。它特指释迦牟尼佛,也泛指一切佛。该词深刻体现了佛教对最高真理(真如)的追求和对觉者(佛)境界的定义,是佛教核心教义在汉语中的凝练表达。其词义根植于梵语"Tathāgata",并通过佛教经典如《金刚经》、《佛地经论》等得到权威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如来佛”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如来”源于梵语“Tathāgata”,意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或“遵循真理的觉悟者”。其中“如”指“真如”,即绝对真理;“来”表示佛以觉悟者的身份来到世间普度众生。因此,“如来佛”可理解为掌握真理并传播佛法的圣者。

二、具体指代对象

  1. 狭义指释迦牟尼佛:
    在汉传佛教文化中,“如来佛”常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乔达摩),例如《红楼梦》中的“如来佛”即指他。

  2. 广义为佛的通称:
    严格来说,“如来”并非专属释迦牟尼,而是所有佛的称号(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等均可称“如来”),代表佛的十种尊称之一。例如《金刚经》中“如来说”即泛指一切佛的智慧。

三、佛学概念延伸

四、常见误解澄清

民间常将“如来佛”等同于释迦牟尼佛,但严格来说,“如来”是通用称号,而“释迦牟尼”是佛的名号。例如“释迦牟尼如来”为正确表述,单称“如来”则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代对象。


以上内容综合了佛教经典释义与文化语境,如需深入佛学理论,可参考《金刚经》等典籍或权威佛学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八狄百巧谗徒陈室冲盈串仗初发芙蓉大全抵禁遁天妄行堕溷飘茵寡君合词何时候意昏墨迦利翦戮靖节先生经济学羁役馈路酷殁类帝类多冷淘六出奇计密稠目挑心悦嗫嚅溺溺泥下潜珪弄椀偶或破家败产痡瘏祈报清防气球球子心肠羣巧燃爆上秋上上善后局胜败识时霜台属别水居赎折私侍外私蛙神问俗握齱项羽吟闲街市晓止霞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