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律的意思、入律的详细解释
入律的解释
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汉 东方朔 《海内十洲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千吕,连月不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既浮千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五代 徐夤 《东风解冰》诗:“入律三春復,朝宗万里通。”参阅《后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分解
- 入的解释 入 ù 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进出 笔画数:; 部首:入; 笔顺编号: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专业解析
入律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符合或纳入既定规范体系,具体释义需结合专业语境:
一、音律学范畴
指诗词曲赋的声调、节奏严格遵循平仄、押韵等音律规则。
例证:
《文心雕龙·声律》云:“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 此处强调创作需“入律”,即符合声韵协调的审美规范。
二、法律术语
表示行为或条文被正式纳入法律体系,具有强制效力。
例证:
《唐律疏议·名例》载:“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入律者,则举重以明轻。” 指司法实践中若无直接条文,可比照相近律例裁量,此类裁量结果后续可能“入律”成为新法。
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可泛指事物符合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或社会共识(如“设计入律”“操作入律”),强调与权威框架的一致性。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 《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入律”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背景进行解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古代天文历法含义(节气到来)
- 基本解释:古代通过律管(一种乐器)中的葭灰(芦苇膜烧成的灰)飞动来观测节气变化。当特定节气到来时,对应律管内的葭灰会飘动,称为“入律”。
- 文献例证:
- 汉代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提到“东风入律”,形容节气规律运转。
- 北周庾信的诗句“还吹入律之风”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2.成语含义(遵守法律)
- 现代释义:指遵守法律、按法规行事,强调法治精神。
- 构成解析:
- “律”指法律,“入”意为遵循、符合。
- 例如:“企业应严格入律,避免违法行为。”
3.法律条文纳入律法
- 历史用例:西汉中期后,部分罪名被正式写入法律条文,如“与母别居”在东汉被定为不孝罪之一,称为“入律”。
- 扩展意义:可指规则或条款被正式纳入法律体系。
4.诗歌声律的符合
- 文学领域:在古诗创作中,“入律”指诗句符合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例如:“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说明不同诗体对声律的遵循程度。
“入律”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侧重:
- 古代科学:节气观测术语;
- 社会规范:强调守法或法律条文的纳入;
- 文学创作:诗歌格律的合规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海内十洲记》或庾信的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嗷嗷待哺澄滤唓遮尺晷寸飈胆寒发竖登仕都庄对子垛子耳光翻席蚡息高矮工业社会学鹤阙画棰怀娠惠绥辉熠践约嘉穟鞠报据蒺聚沙成塔拉硬弓连锅端寥寞理辨六廐柳圣花神忙不迭漫谈猛地里拈弓搭箭镊肆佩服瓶榼平愉气褊鲭鳀区析入骨三重山崩地坼善始善终失花儿湿季夙雠探足特派挑选威刑肃物雾乱戊申録象道向火乞儿贤业晓暾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