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妄固执。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礼部尚书 祝钦明 颇涉经史,不闲时务,博硕肥腯,顽滞多疑,臺中小吏号之为‘媪’。媪者肉块,无七窍。”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诗:“自愿顽滞牧,坐貽灾沴臻。”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然而性质顽滞,於国家大事,每欲计其万全,不敢为尝试之举。”
“顽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形容事物特性
指物体坚硬、不易弯曲或移动。例如:某些材质因密度高而显得“顽滞”,难以塑形()。
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
表示愚妄固执、缺乏变通,常见于古代文献: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或《朝野佥载》等文献。
顽滞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不易改变、移动或进展。顽滞的人难以被说服、劝导或改变想法,而顽滞的事物则指因某种原因而停滞不前或进行缓慢。
顽滞的汉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頁”(页)部,右边是“矢”(矢)部。它总共有11个笔画。
顽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原文是“以敬信为本,以正治为器,以顽为败”。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人或事物的难以改变、移动或进展。
顽滞的繁体字为「頑滯」。
在古代,顽滞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写作「頑直」,意思与顽滞相近。
1. 他的顽滞性格让他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2. 项目的进展因为资金问题而变得顽滞。
3. 她的想法非常顽滞,很难改变她的观点。
顽固、滞留、顽抗、滞销。
固执、顽强、倔强。
灵活、敏捷、顺利。
敖慢败形悲旦雏稚当着矮人,别说短话电化腐蚀點累丢魂丧胆楯柱独酌额名犯边防旗枫子佛退高凤自秽后案厚厚敦敦候谢滉瀇胡椒酒家府简谐振动教本惊讶骏驹鞫狱客曹克肖夸饰老牛舐犊连花辽队灵网历元掠美市恩马八儿平走慢步诮厚绮楼青崖秦王破阵乐绮襦纨褲曲顾桡楫善民盛高审乐十总布收救谁门诵肄畏头畏尾闻得窝鲁朵五夜元宵显白象棋崄绝习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