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法定賦稅、工程勞役、學課等的監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上及 虞 夏 殷 周 ,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務乎一切,必将經遠也。” 宋 葉適 《丁君墓志銘》:“於是時 希亮 年已長,自悔少學不力,竭晝夜讀書為文,不啻如嚴父師在旁程督之。” 明 宋濂 《重建龍興奧源寺記》:“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師躬程督,幾忘食寝。”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紡織之利》:“一二年間民亨其利,将自為之,而不煩程督矣。”
“程督”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按規程監督”或“依标準考核”,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對事務的規範化管理與督促。具體釋義如下:
詞義解析
該詞由“程”與“督”構成。“程”指法式、規章(《說文解字》釋為“品也,十發為程”),引申為程式或标準;“督”意為監察、催促(《玉篇》載“督,察也”)。合指按既定規範進行監督考核的行為,如《漢書·王尊傳》中“程督課試”即強調對官員政績的規範化考核。
曆史用法
古代多用于政務、工程等需嚴格規範的事務。例如《宋史·河渠志》記載治水時需“嚴程督以責成效”,體現通過制度性監督确保工程進度。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亦用“程督之嚴”描述科舉考務的嚴格管理。
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程督”可類比現代管理學中的“流程監管”或“績效考核”,強調制度與監督結合的模式。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按規程督察”,《辭源》補充其“多用于對官吏或事務的考核”。
引用來源:
“程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對法定賦稅、工程勞役、學課等事務的監督,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史記》中記載虞夏殷周時期「固弗程督」,表明當時對某些事務未實施規範監督。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政務管理中的監督職能,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文獻或曆史文本注釋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史記》相關注疏。
長談闊論饞嗜朝秀澄雪觸石詞眼粹美膽慄噉食杜絶契放青苗分司奮振高突革新變舊宮苑鈎深索隱觚廉股權公司汗下鴻燕黃犬音化整為零毀離簡試擊其不意疾徐距離巨鱗苦齋累爵陵栢六卿分晉禮饷胧明鹿死不擇蔭緑茵茵懑憤糜軀碎首琵琶亭掐尖遷都欽風人戶塞耳上訴姗笑山淫是非自有公論釋位獸窮則齧鸘裘庶幾乎訴牒外警亡敝亡足萬原香衖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