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然 司空图 清风亮节, 唐 季忠臣。”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南齐书》﹞又载 王秀之 字 伯奋 ,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郡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上表请代,时人谓 王晋平 恐富求归云云。可谓清风亮节,后先辉映。”
关于“清风亮节”的详细解释如下:
“清风亮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qīng fēng liàng jié(注音:ㄑㄧㄥ ㄈㄥ ㄌㄧㄤˋ ㄐㄧㄝˊ),比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强调正直清廉的道德品质。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由“清风”和“亮节”两部分组成,分别象征“清正的风范”与“光明的节操”。
语法功能
通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物品行。
例句:他以清风亮节闻名于世。
最早见于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此处以唐代诗人司空图为例,赞颂其忠贞品格。
此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一般,但仍适用于强调清廉正直的语境,如人物评述、历史研究等。
清风亮节这个词形容一个人或一群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廉洁的行为,常用来赞美清廉和正直。
清风亮节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氵”和“日”。其中,“氵”是水的意思,“日”是太阳的意思。笔画总数为12画。
清风亮节的来源可追溯到《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一句话:“气凌军旅,风为亮节。”后来逐渐发展成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廉洁正直、清正丈正的品行。
繁体字清風亮節
在古代,清风亮节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其中“清”字的上方有一个“日”字,表示阳光明媚,形象地表达正直光明之义。
他一直秉持着清风亮节的原则,拒绝一切贪污腐化。
廉洁、正直、清正、翩若惊鸿、丈八蛇矛
清廉、廉洁
贪污、腐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