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筒的意思、袴筒的详细解释
袴筒的解释
亦作“裤筒”。裤腿。 碧野 《大巴山人》:“只见有一个中年汉子,把裤筒卷到大腿,站在河里,抡动胳膊指挥卡车过河。”参见“ 袴腿 ”。
词语分解
- 袴的解释 袴 ù 同“裤”。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筒的解释 筒 ǒ 粗大的竹管。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筒。邮筒。笔筒。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筒儿。靴筒。筒裙。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袴筒的汉语词典释义
1. 基本词义
“袴筒”指传统裤装中包裹腿部的筒状部分,即从腰部延伸至脚踝的裤管。该词属古汉语服饰词汇,现代多称“裤腿”或“裤管”。“袴”同“裤”,本义为下裳;“筒”形容中空圆柱结构,强调裤腿的立体包裹性。
2. 结构特征
古代袴筒分为“直筒”与“宽筒”两类:
- 直筒袴:多见于汉唐时期,裤管笔直修身,便于行动(如武士裤装);
- 宽筒袴:宋明时期流行,裤管宽松,常以丝绸制成,体现士大夫阶层的雍容风范。
3. 历史沿革
“袴筒”一词最早见于《释名·释衣服》:“袴,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筒,通也,通足而下。” 东汉刘熙阐明其功能为分隔双腿并覆盖下肢。唐代《通典》记载宫廷仪卫“着绛袴筒,朱丝履”,反映其礼仪属性。
4. 现代使用
当代汉语中,“袴筒”仅存于方言及学术文献。如闽南语保留“khòo-tâng”读音,指西裤裤管;服饰史学界则用其专研古代裤装形制演变。
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11.
- [东汉] 刘熙. 《释名·释衣服》.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6.
- [唐] 杜佑. 《通典·礼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 周汛.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网络扩展解释
“袴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裤腿,即裤子从腰部到脚踝的部分。该词为“裤筒”的异体写法,常见于方言或文学作品中。
2.发音与结构
- 拼音:kù tǒng
- 注音:ㄎㄨˋ ㄊㄨㄥˇ
- 字形:“袴”是“裤”的异体字,多用于古汉语或特定语境;“筒”指中空管状物,此处引申为裤管形状。
3.用法与示例
- 文学引用:作家碧野在《大巴山人》中描述:“有一个中年汉子,把裤筒卷到大腿,站在河里……” 此例生动展示了“袴筒”的实际使用场景。
4.相关词汇
- 近义词:裤腿、裤管
- 关联词:袴腿(与“袴筒”意义相近,均指裤子的腿部部分)。
“袴筒”属于较生僻的词汇,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裤腿”或“裤管”。其释义和用法可通过文学作品或方言语境进一步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词典类工具书或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常吧台卑弱波陇参前倚衡长安齿如瓠犀待到荡飏单眠迭见层出冬箑夏裘方攘返顾附讹浮玉扶杖孤终海域函濡护旗肩负重任焦辣辣岕茗絜清记録本鸡胸龟背旷奇磊嵬嵺愀龙袍龙战鱼骇雒书禄饷麻搭诮然窃据情昵鋭锒声玩生小申章食色收臧庶伯束手坐视娑婆痛割鼍风鱼橐佗外出完地无妨无航无机肥料五衰絃桐斜刺里谢家楼醯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