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刺桐的意思、刺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刺桐的解释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 、 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罗邺 《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唐 朱庆馀 《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苏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 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 。 宋 元 时代伊6*6*兰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刺桐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刺桐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包含植物学定义和地域别称两个层面,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学定义

刺桐(学名:Erythrina variegata)是豆科刺桐属的落叶乔木,因枝干间有黑色圆锥形皮刺而得名。其典型特征包括:

  1. 形态特征
    • 树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分枝具黑色圆锥形棘刺。
    • 羽状复叶具3片小叶,花冠红色,总状花序密集排列,花期3月;果期8月,荚果肥厚呈圆柱形。
  2. 分布与习性
    • 原产印度至大洋洲海岸,现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 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旱耐湿,适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3. 用途
    • 观赏:花叶艳丽,常用于园林绿化。
    • 药用:树皮(称“海桐皮”)和根皮可祛风湿、舒筋络,治疗跌打损伤;树叶可外用治疮痈。

二、地域别称

刺桐是福建省泉州市的古称,源于唐代环城遍植刺桐树的盛景。宋元时期,阿拉伯旅行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访泉州,以刺桐(Zayton)记载于行纪,后《马可波罗游记》沿用此名,使“刺桐”成为泉州国际化的代称。

补充说明

刺桐的药用需注意毒性,其树皮对心脏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刺桐》一词是指一种植物的名称。根据其字面意义,可以拆分为“刺”和“桐”两个部分。其中,“刺”是指植物的刺,而“桐”是指一种树木,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刺桐”的意思。《刺桐》一词在简体字中的笔画分布为“十刀十刀十”,而在繁体字中为“十刀皿十刀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时候,当时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查阅古代字典来了解具体写法。 以下是《刺桐》这个词语的一些例句: 1. 这片庭院里的刺桐树长得非常茂盛。 2. 我们家门前有一棵刺桐树,每到春天都会开满美丽的花朵。 3. 她在田野间捡到了一个刺桐果,新鲜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其他与《刺桐》相关的词汇有: 组词:刺桐花、刺桐树、刺桐果 近义词:刺果桐、刺天葵 反义词:桐树、桐花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