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政的意思、贰政的详细解释
贰政的解释
(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韩非子·说疑》:“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辅政。 唐 崔致远 《前颍上县主簿郑绶摄盛唐县丞举牒》:“ 桓谭 贰政,且宜肃彼奸豪; 殷浩 吟诗,无用伤其贫贱。” 宋 范浚 《送徐彦思倅建安》诗:“知君踔越是名流,朱紱聊烦佐上州;贰政少安郎罢困,郤登要路赞皇猷。” 元 王恽 《赵曹州画像赞》:“贰政两州,治绩章章。”
(3).指辅政之官。 宋 宋庠 《再入参乞罢免重任表》:“许辞贰政之繁,却服从臣之末。” 元 王恽 《大元国赵州创建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赠太尉忠武史公祠堂碑铭》:“已而州贰政 蓨 人 贾英 甞属櫜鞬左右。”
词语分解
- 贰的解释 贰 (貳) è “二”的大写。 变节,背叛:贰臣。贰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政的解释 政 è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家庭或集
网络扩展解释
“贰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权位与执政大臣相等
指某人的权力地位与主政者相当,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用法最早见于《韩非子·说疑》:“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强调权力分散可能引发混乱。
-
辅佐政务
指辅助主政者处理国事。例如唐代崔致远在公文中提到“桓谭贰政,且宜肃彼奸豪”,宋代范浚诗中也有“贰政少安郎罢困”的表述。
-
辅政官员的职位
代指担任辅佐职责的官职。如元代王恽在碑铭中记载“贰政两州,治绩章章”,宋庠则用“贰政之繁”形容辅政事务的繁杂。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 权力制衡的警示
古代文献常将“贰政”与“内宠并后”“大都耦国”并列为国家动乱的根源(《左传·闵公二年》),强调需避免权臣势力过大。
- 职能演变
唐代以后,“贰政”逐渐从负面含义转向中性,多指官员的辅佐职能,如地方副职或中央辅政角色。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贰政”与“二政”的区别:
- 贰政:侧重权力对等或辅佐职能,含政治结构描述。
- 二政:更强调“两个政权并存”的混乱状态(如南北朝时期),属于特定历史语境词汇。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籍、职官制度及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及《韩非子》《左传》等文献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贰政》这个词是指“复杂政治”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贰”字,读作“èr”,表示“二”的意思;第二个部分是“政”字,读作“zhèng”,表示“政治”的意思。这个词来源于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用来形容政治事务的复杂性或庞杂性。
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贰政》的第一个字部首是“贝”,意为“财富”,第二个字部首是“攴”,意为“击打”。它们的总笔画数分别是4画和9画,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贰政》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由“贰”和“政”两个字组成。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对于《贰政》这个词并没有特定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一个例句来帮助理解《贰政》的用法: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和复杂的政策,这就是《贰政》的体现。"
一些与《贰政》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贰政策”、“复杂政治局势”、“政治困境”等。
近义词可能有:“复杂的政治要求”、“繁琐的政治事务”等。
反义词可能有:“简单明了的政治事务”、“简易政策”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再次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