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韩非子·说疑》:“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辅政。 唐 崔致远 《前颍上县主簿郑绶摄盛唐县丞举牒》:“ 桓谭 贰政,且宜肃彼奸豪; 殷浩 吟诗,无用伤其贫贱。” 宋 范浚 《送徐彦思倅建安》诗:“知君踔越是名流,朱紱聊烦佐上州;贰政少安郎罢困,郤登要路赞皇猷。” 元 王恽 《赵曹州画像赞》:“贰政两州,治绩章章。”
(3).指辅政之官。 宋 宋庠 《再入参乞罢免重任表》:“许辞贰政之繁,却服从臣之末。” 元 王恽 《大元国赵州创建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赠太尉忠武史公祠堂碑铭》:“已而州贰政 蓨 人 贾英 甞属櫜鞬左右。”
贰政(èr zhèng)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境色彩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一、释义与语源 "贰"在古汉语中多指副职、辅助之意,《说文解字》释为"副益也"(来源:许慎《说文解字》)。"政"指政事、政务,《尔雅·释诂》载"政,事也"(来源:郭璞注《尔雅》)。二字结合,"贰政"本义指辅佐执政,特指在主要执政者之外担任次要政务职务的行为。
二、历史用法 该词常见于古代职官体系,如《周礼·天官》记载的"贰政司徒"(来源:郑玄注《周礼》),指司徒的副手官员。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注解:"贰政者,副贰执政之臣"(来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强调其辅助属性。
三、语义延伸 在文学作品中衍生出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辅政行为,如明代归有光《震川集》"贰政于朝"的记载(来源:《震川先生集》);也暗含权力制衡的抽象概念,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曾以"贰政防专"论及分权思想(来源:中华书局《读通鉴论校注》)。
四、现代应用 当代主要作为历史词汇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标注为"古代汉语词汇"(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在学术研究中,该词常见于政治制度史领域,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副职制度的分析(来源:三联书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贰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权位与执政大臣相等
指某人的权力地位与主政者相当,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一用法最早见于《韩非子·说疑》:“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强调权力分散可能引发混乱。
辅佐政务
指辅助主政者处理国事。例如唐代崔致远在公文中提到“桓谭贰政,且宜肃彼奸豪”,宋代范浚诗中也有“贰政少安郎罢困”的表述。
辅政官员的职位
代指担任辅佐职责的官职。如元代王恽在碑铭中记载“贰政两州,治绩章章”,宋庠则用“贰政之繁”形容辅政事务的繁杂。
需注意“贰政”与“二政”的区别: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籍、职官制度及历史案例,可参考汉典()及《韩非子》《左传》等文献进一步考证。
拜倒辕门百损黄颁付北寺本自镳杀敝褐薜荔衣长才广度超期服役程序控制车士大功得策调符雕戈低服二守肥满扶苏复陶盖世宫法功劳攻屠广陌蛊惑横作画眉石计册赍恨敬业禁侍居次夸咤陆氏橘眉角拟定农歌偶力排闷排忧解难旁门邪道扑花挈累轻翰全员骚边僧塔沙头生结香申曲市哄四苦通客橐他吐退外语系五零四散翕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