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募的意思、点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募的解释

召募兵丁。《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歛。继以 朱泚 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宋史·李昉传》:“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点募”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料进行解析。“点”指逐一选定或核对名册,“募”意为征召、募集,组合后多用于古代军事或劳役场景,表示按名册选拔人员的特定招募形式。

据《宋史·兵志》记载,宋代实行“点募制”,即官府依据户籍名册强制征调兵员,如“凡三丁点一丁为兵”。这种制度与自愿应征的“募兵制”形成对比,具有强制性与定向选拔特征。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亦提及:“点募之法,盖籍民力以充军实”,强调其依托户籍管理的特性。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按名册征召”,并引《明史·食货志》为例证。在当代使用中,“点募”多出现于历史研究或仿古文本,日常口语已鲜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点募”是古代汉语中的军事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基本含义

“点募”指召募兵丁的行为,主要用于古代军事活动中组织兵力。该词由“点”和“募”构成: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财政与军事关联:如《资治通鉴》记载,唐代两税法改革后,藩镇和地方常违法敛财以充军资,通过“点募”自防,说明其与财政政策紧密相关。
  2. 应对战乱:在朱泚之乱等动荡时期,“点募”被用于快速扩充兵力以应对危机。
  3. 政策执行中的调整:宋代李昉曾建议根据民情调整“点募”节奏,以避免引发社会不安。

文献例证

“点募”是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或地方势力为增强军力而采取的临时性募兵措施,反映了军事需求与行政、财政之间的互动关系。需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如两税法、藩镇割据)进一步理解其应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杯子别致宾射不移晷采旒刬刮巢倾卵覆陈戎饬材低蛾贡物狗鼠不食汝余狗下水还翰鸿俦鹤侣华燿祸罗嚼吞焦侥精甲絶端决掦举燧拦横略为论今说古马嚼菜茗艼名我固当磨励盆下跷恠切衇轻惰亲耕琼瑶逡廵欋疏日期上成上衣时光市哄史籍市楼式样熟字丝竹中年俗曲抬揲陶侃之意绨帙同心并力通行马牌苇子幄卧侮戆五会详谳下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