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播刑的意思、播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播刑的解释

施行刑法。《书·吕刑》:“今尔何监,非时 伯夷 播刑之迪。” 孔 传:“言当视 伯夷 布刑之道而法之。”《礼记·缁衣》:“《甫刑》曰:‘播形之不迪。’” 郑玄 注:“播犹施也。‘不’衍字耳……言施刑之道。” 清 牟庭 《同文尚书·甫刑之命》:“《尚书》‘由’字多作‘迪’,而《緇衣》作‘播刑之不由。’《緇衣》注云:‘不字衍。’今据《书》义,当有‘不’字,非衍也……此为播施刑法之所不由其故,非尔所宜监视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播刑”是古代汉语中的法律术语,最早见于《尚书·吕刑》篇。其核心含义为“颁布刑法、施行刑罚”,其中“播”指传播、布告,“刑”指刑罚制度。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刑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从词源学分析,“播”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种也,一曰布也”,在此语境下引申为法律的颁布传播;“刑”在《尔雅》中解作“法也”,特指国家制定的刑罚规范。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强调法律条文的公开宣示与具体实施过程。

据《中国法制史》记载,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制定《吕刑》,通过“播刑”将成文法典公示于众,改变“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神秘法传统。这种法律公开化举措包含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的具体规定,以及“刑罚世轻世重”的司法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特别指出:“播谓布行,刑谓法制”,强调该词包含法律制定与执行的双重维度。这种立法与司法相结合的特性,使其成为古代法律体系运作的重要概念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播刑”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指“施行刑法”,即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这一解释在《尚书·吕刑》《礼记·缁衣》等古籍中均有体现,如《书·吕刑》提到“伯夷播刑之迪”,意为伯夷布施刑法之道。

  2. 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播刑”更强调公开执行刑罚以警示他人。通过公开惩治罪犯,达到威慑、教化民众的目的,是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例如:“政府通过播刑维护社会秩序”(、)。

二、延伸解析

三、古籍例证

“播刑”既有字面的“施行刑法”之义,也包含成语化的“公开警示”内涵,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尚书》《礼记》原文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奥薉梆鼓谤訾八字行船菜包子侧卧炒锅惩罚雠国船舫大不了忉利天宫雕辂逗嘴皮子断简遗编服贡负崄浮想噶啷啷各色人等供礼官占孤经絶句骇异闳远坚如磐石挢舌金刚石婚镜屉刻本快哨船括集燎禋留屯龙墀峦丘陆博鹿活草论进冥蒙千儿八百祈父清漏卿尹耆婆耆婆善端世界上树肤恬然自足铁锹蹄閒三寻顽疾五侯蜡烛香丝相娱小己得失惜寸阴西华葛帔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