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行刑法。《书·吕刑》:“今尔何监,非时 伯夷 播刑之迪。” 孔 传:“言当视 伯夷 布刑之道而法之。”《礼记·缁衣》:“《甫刑》曰:‘播形之不迪。’” 郑玄 注:“播犹施也。‘不’衍字耳……言施刑之道。” 清 牟庭 《同文尚书·甫刑之命》:“《尚书》‘由’字多作‘迪’,而《緇衣》作‘播刑之不由。’《緇衣》注云:‘不字衍。’今据《书》义,当有‘不’字,非衍也……此为播施刑法之所不由其故,非尔所宜监视也。”
“播刑”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字面解释
指“施行刑法”,即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这一解释在《尚书·吕刑》《礼记·缁衣》等古籍中均有体现,如《书·吕刑》提到“伯夷播刑之迪”,意为伯夷布施刑法之道。
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时,“播刑”更强调公开执行刑罚以警示他人。通过公开惩治罪犯,达到威慑、教化民众的目的,是古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例如:“政府通过播刑维护社会秩序”(、)。
“播刑”既有字面的“施行刑法”之义,也包含成语化的“公开警示”内涵,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尚书》《礼记》原文及历代注释。
《播刑》是一个动词词组,用于形容公开执行死刑或其他刑罚的场景和过程。
《播刑》的部首是手,并且它的总笔画数是12。
《播刑》是从中国古代死刑执行的一种场景衍生而来的词汇。
在繁体字中,《播刑》的写法为「撥刑」。
在古代汉字中,《播》的写法有时会采用「撥」,《刑》的写法有时会采用「刑」或「型」。
1. 那个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了严厉的播刑制度。
2. 他一触犯法律,将面临广场上播刑的惩罚。
播刑台、播刑仪式、播刑场
执行刑罚、判刑、极刑
赦免、宽恕、释放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我将很乐意回答!【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