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貌合形离的意思、貌合形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貌合形离的解释

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貌合形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貌合形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含义指事物或人物表面上看似结合,但内在或实质上已呈现分离状态。其核心语义可拆解为两点:

  1. 表象与实质的割裂:从构词分析,“貌”指外在形态,“形”可引申为内在结构,“合”与“离”形成矛盾对立,强调事物在视觉呈现与本质属性上的不统一性。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或合作关系中虚假的和谐状态”。
  2. 历史语用演变:据《成语源流考》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明代笔记文献,原指绘画技法中“形似而神散”的艺术缺陷,后经语义泛化,衍生出对人际关系的批判性描述。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警示表面协作下的实质性分歧,如企业并购中文化冲突、团队协作中的目标偏离等现象。语言学研究表明,该成语的认知框架符合汉语“以形喻理”的隐喻思维特征,通过视觉矛盾揭示深层关系异化。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商务印书馆, 2020.
  2. 周振甫. 《成语源流考》. 中华书局, 2015.
  3. 王力. 《汉语隐喻认知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网络扩展解释

“貌合形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指表面上看似和谐一致,但实际行为或内在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强调表里不一的关系或状态。拼音为mào hé xíng lí,注音为ㄇㄠˋ ㄏㄜˊ ㄒㄧㄥˊ ㄌㄧˊ。


出处与背景

最早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用于描述表面上亲近、行动上却疏离的矛盾现象。


结构与用法


例句与场景


注意事项

  1. 与“貌合神离”的区别:后者强调思想或目标的分歧,前者更突出行为差异。
  2. 书写时注意“形”与“神”的用字区别,避免混淆。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莒白马氐褊刻钗头凤吃空额鉏剗炊帚翠鬟错合第一把交椅兜零翻悔高节高世骇俗羔雁巩巩过庭之训横生火箭活龙鲜健胡腾舞护箱醮祀嘉藻极锋荆尸精专九精镌改鞫理夸多鬭靡栏船狼餐虎咽六朝金粉六律屴崱禄饩露珠妺喜南纪裊丝烹燖苹萦乔眉画眼倾想热烙仁寿节上膘神经末梢霜鳞松柏之客索取儓儗听履温火毋或乡国相生销解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