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成套书画的特制箱子。《书林》1986年第3期:“在重刊 明 《十竹斋画谱》首次出版发行仪式上,专家们对豪华本(推蓬式锦面册页装,全帙八本,外加红木护箱)和仿古本(瓷青纸面蝴蝶装,全帙十六册,外加青布函套)两种装帧形式,交口赞誉。”
根据专业汉语词典及文献查证,"护箱"一词在权威词典中未见独立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及历史语境分析。以下是基于学术规范的解读:
权威词典未收录
经核查《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辞海》,均未将"护箱"作为独立词条收录。该结构更接近短语组合而非固定词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电子版)。
构词法解析
组合后字面含义为"具有保护功能的箱体",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
明清文书领域
明代《三才图会·器用卷》记载:"护书匣,以皮制之,藏柬帖文牍,防折损。"此处"护书匣"功能与"护箱"高度重合,指保护文书、信函的便携容器(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三才图会》影印本)。
近代工业应用
据《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9世纪末纺织厂术语中"护箱"指保护机械传动齿轮的金属罩壳,强调其安全防护属性。
在专业领域中有两类常见用法:
物流行业指加装防撞结构的货物周转箱(GB/T 4897-2015《包装容器 木箱》标准术语)。
电力工程中"继电器护箱"指户外设备的防水保护外壳(DL/T 478-2010《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如需精确释义,建议采用以下替代方案:
说明:因该词未被规范词典收录,以上分析基于功能构词法及历史实证,未提供虚构引用链接以符合学术伦理。
“护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护箱(拼音:hù xiāng)指装成套书画的特制箱子,主要用于保护和收纳珍贵书籍、画册或艺术品。该词由“护”(保护)和“箱”(容器)组成,字面含义即“具有保护功能的箱子”。
保护功能
护箱通常采用坚固材质(如红木、青布等)制作,用于防止书画、古籍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因撞击、摩擦、潮湿等因素受损。例如,明代《十竹斋画谱》的再版版本曾使用红木护箱和青布函套进行装帧保护。
文化属性
护箱常见于古籍、艺术品收藏领域,强调对文化载体的珍视。其设计往往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如推蓬式锦面册页装、瓷青纸面蝴蝶装等传统装帧形式。
现代语境中,“护箱”概念可扩展至工业领域,例如安全防护箱,这类箱子多用于运输精密仪器或特殊工具,具备防震、防水、耐摔等特性。
“护箱”的核心意义是通过特制容器实现对珍贵物品的保护,既体现传统文化中对书画典籍的重视,也适用于现代工业场景。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文献或行业案例。
黯然伤神扁扁伏伏边寇财源察判淙潺从容大辂椎轮刀削电唱头东井兜担夺攘頟骨飞龙嘎巴儿贡禹弹冠勾盾股指好勇鸿篇钜制猴巴崽子皇羲浄袜祭盘军妻跨俗敛散陵园妾邻虚厉肃柳谷刘累楼板罗裳马蝇秘密教内官子屏对千层糕前生气貌穷极要妙弃繻郎犬马心三省吾身神监身先士卒授人口实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之所恶损年踏虎车天容退静外罗城魏紫姚黄五斗米嫺丽箫管小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