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羔雁的意思、羔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羔雁的解释

亦作“ 羔鴈 ”。1.小羊和雁。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卿执羔,大夫执雁。” 郑玄 注:“羔,小羊,取其羣而不失其类。雁,取其候时而行。” 汉 班固 《白6*虎通·文质》:“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2).用作征召、婚聘、晋谒的礼物。《后汉书·陈纪传》:“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鴈成群。” 晋 傅玄 《艳歌行有女篇》:“媒氏陈素帛,羔雁鸣前堂。”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 太丘 之门,执其羔雁。” 清 龚自珍 《与人笺》:“然犹有可言者,曰致其羔雁,而甲乙其时艺,则亦举业之师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羔雁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羔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用于礼仪场合的两种重要礼物——羔羊与大雁。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与礼制象征

    羔指小羊,雁指大雁。二者均为古代士大夫阶层相见或重要仪式中必备的贽礼(见面礼)。《礼记·曲礼下》载:“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其中“卿羔,大夫雁”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官员所持礼物的差异,羔与雁成为身份与礼制的象征符号。

  2. 聘礼的专指含义

    在婚姻制度中,“羔雁”特指古代婚礼“六礼”中纳采、问名等环节所用的聘礼。《仪礼·士昏礼》记载,男方需“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羔羊则象征温顺纯洁。二者结合,既体现礼法规范,又蕴含对婚姻吉祥的期许。

  3. 文化引申与代称

    因羔雁在礼制中的特殊地位,该词逐渐衍生出两种抽象含义:

    • 指代礼仪行为本身:如《后汉书·王符传》中“羔雁不足以方贤”,以礼物喻指人才荐举的礼节。
    • 象征官职或仕途:古代官员就职常以羔雁为礼,故唐宋诗词中常用“羔雁”暗指官职任命,如陆游诗“虚怀羔雁邀”。

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汉语中,“羔雁”主要用于书面语及历史文献解读,强调其文化负载意义。在民俗学研究中,常作为古代礼制与婚俗的典型物证,体现华夏礼仪文化的深层结构。


权威参考来源:

  1. 《礼记·曲礼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仪礼·士昏礼》(上海古籍出版社注疏本)
  3.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卷)

网络扩展解释

“羔雁”是古代礼仪中的重要物品,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小羊和雁两种动物,作为古代卿、大夫阶层在正式场合使用的礼仪性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明确规定:“卿执羔,大夫执雁”,郑玄注解称羔羊象征群体和谐,雁代表守时守信。

二、礼仪用途

  1. 身份标识
    不同官职执不同礼物:卿(高级官员)持羔羊,大夫持雁,体现等级制度。

  2. 重要场合使用
    用于三种场景:

    • 征召:如《后汉书》载“羔鴈成群”描述官府征召贤士的盛况;
    • 婚聘:晋代傅玄诗作提及婚嫁时“羔雁鸣前堂”;
    • 晋谒:唐代墓志铭记载用羔雁作为拜访礼物。

三、象征意义

四、历史演变

汉代班固《白虎通》记载,卿大夫的礼物从古代麑鹿改为羔雁,反映礼仪制度的变迁。

注:部分现代解释将“羔雁”引申为品德象征,但此属文学化引申,非古义本源。如需完整古文例证,可参考《周礼》《后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住白衣相鲍姑鄙士不耐烦惨结侧近查覈伧语螭盘床垠輴轩达论蹈其覆辙电功率恩借贰端坊陌返观内照凡今沸天震地粉图扶凭缟纰宫相国姓爷骨瘦如柴花王麾棨隳损妓婢师郡府均拉蜡笔烂灼丽寳龙泉窑炉熏卖狱猛忽抹胸偏褊裒多益寡铺敦乾穹绮绣三世同爨姗侮牲璧摄衽世传师塔霜毫祀土速成碎银往怀猥懑微妾瞎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