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羔雁的意思、羔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羔雁的解释

亦作“ 羔鴈 ”。1.小羊和雁。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周礼·春官·大宗伯》:“卿执羔,大夫执雁。” 郑玄 注:“羔,小羊,取其羣而不失其类。雁,取其候时而行。” 汉 班固 《白6*虎通·文质》:“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2).用作征召、婚聘、晋谒的礼物。《后汉书·陈纪传》:“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鴈成群。” 晋 傅玄 《艳歌行有女篇》:“媒氏陈素帛,羔雁鸣前堂。”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 太丘 之门,执其羔雁。” 清 龚自珍 《与人笺》:“然犹有可言者,曰致其羔雁,而甲乙其时艺,则亦举业之师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羔雁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羔雁”是古代礼仪中的重要物品,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小羊和雁两种动物,作为古代卿、大夫阶层在正式场合使用的礼仪性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明确规定:“卿执羔,大夫执雁”,郑玄注解称羔羊象征群体和谐,雁代表守时守信。

二、礼仪用途

  1. 身份标识
    不同官职执不同礼物:卿(高级官员)持羔羊,大夫持雁,体现等级制度。

  2. 重要场合使用
    用于三种场景:

    • 征召:如《后汉书》载“羔鴈成群”描述官府征召贤士的盛况;
    • 婚聘:晋代傅玄诗作提及婚嫁时“羔雁鸣前堂”;
    • 晋谒:唐代墓志铭记载用羔雁作为拜访礼物。

三、象征意义

四、历史演变

汉代班固《白虎通》记载,卿大夫的礼物从古代麑鹿改为羔雁,反映礼仪制度的变迁。

注:部分现代解释将“羔雁”引申为品德象征,但此属文学化引申,非古义本源。如需完整古文例证,可参考《周礼》《后汉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羔雁》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羔雁是指小羊和大雁。羔字由羊字旁和咎字旁组成,部首为羊,总笔画为5画。雁字由隹字旁和日字旁组成,部首为隹,总笔画为7画。

羔雁一词源自诗经中的《羔羊之歌》,用来喻指年轻而有潜力的人,具有崭新的意象。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羔字写作“羔羊”,雁字写作“曲鳮”。

以下是一些句子中使用到羔雁的例句:

1. 这个年轻的画家是我们艺术界的一只羔雁。

2. 他是个勇敢而有创造力的羔雁,追逐自己的梦想。

一些含有羔雁的组词有:

1. 羔羊:小羊。

2. 羔皮:小羊的皮毛。

3. 鸳鸯羔子:比喻夫妻恩爱和睦的孩子。

与羔雁相似意思的词有:

1. 山鹊:指未成年的鹊鸟,也用来形容年轻有才华的人。

2. 骚子:古代文人骚客的代称,泛指有才华的年轻人。

与羔雁相反意思的词有:

1. 兜率花:指年老体弱的人。

2. 高龄:指年纪很大的人。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