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k for;exact;demand] 要求得到;讨取
索取资料
讨取。《北史·祖珽传》:“ 元康 被伤创重,倩 珽 作书,属家累事,并云‘ 祖喜 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老相公不知,我有三条妙计,索取 荆州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父财可索取,而不可穿窬。”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或者是为了向人民索取优厚的报酬?”
“索取”是现代汉语中由“索”与“取”构成的联合式动词,其核心含义为通过主动要求获得事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特指“要求得到,讨取”,强调行为主体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获取动作。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索”本义指绳索,《说文解字》释为“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后引申为“寻求”义;“取”在甲骨文中即有用手持耳表获取战利品之意。二字复合后构成索取一词,完整呈现“通过主动寻求实现获取”的语义逻辑。
该词的现代用法包含三个维度:①物质层面的获取,如“索取发票”“索取赔偿”;②非物质权益主张,如“索取知情权”;③特殊语境下的贬义用法,如“一味索取不付出”。需要注意的是,在法律语境中,“合法索取”与“非法索要”存在明确界定差异。
近义词系统包含“索求”“索要”等,反义词组则有“奉献”“给予”等。《新华同义词词典》特别指出,“索取”相较于“索要”,更强调获取行为的正当性依据。
“索取”是一个汉语动词,表示主动要求得到某种事物或利益,通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中性或正面语境
负面语境
如需进一步示例或辨析其他词汇,可提供具体语境再作分析。
八刀并吞闭塞眼睛捉麻雀波累残碑成份吃搭搭臭老九打抽丰对掌堕罗钵底笃学不倦独游发科贩买風饕赙礼浮瘗干衡规警固态赫耳墨斯花茶剪削谨谢口稳坤则领扣龙幄洛川会议落款罗衫明曜谬耄末梢内厅拟度胖乎乎棋战鹊瑞三盆僧侣神兴食品失瞻爽发霜露之悲熟谏丝茅私事锁定韬袖潼函妄施婉顺五采污泽仙隐消褪斜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