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节的意思、高节的详细解释
高节的解释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词语分解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高节”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一、动词含义:坚守高尚节操
指主动提升或保持自身节操,不为利益所动。例如:
- 《庄子·让王》提到伯夷、叔齐“高节戾行”,即通过高尚行为坚守志节。
- 《吕氏春秋·离俗》用“高节厉行”形容超脱世俗的品行。
二、名词含义:高尚的节操
多用于描述人物品格,例如: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称鲁仲连“好持高节”,强调其不慕权贵的品质。
- 宋代宗悫家族因“素高节”而闻名,体现家风传承。
三、具象化含义
- 高耸的竹竿
因竹有节,故以“高节”代指竹。如唐代方干《方著作画竹》中“叠叶与高节”描述竹的形态。
- 使臣的旄节
古代使节所持仪仗,因长八尺而得名。例如《汉书·礼仪志》相关记载(综合、7)。
四、成语化用法
现代汉语中,“高节”常作为成语,概括性指代高尚品德与正直行为,如查字典解释“不为利益所动摇”。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例证或更详细解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庄子》等典籍。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高节》是一个中文词汇,意思是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拆分部首是“高”和“节”,其中“高”是上部部首,表示高度、尊贵,而“节”是下部部首,表示品德、行为。
根据笔画数来看,字词“高节”总共有9画。其中,“高”字包含6画,而“节”字包含3画。
《高节》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在古代,高尚的品德和行为非常受到重视,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
关于《高节》的繁体字写法和简化字写法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是“高节”。
古时汉字写法中,对于《高节》这个词没有特别的不同写法,多数情况下采用现在的写法。
以下是一个示例句子中使用了《高节》这个词:
他的高节令人钦佩。
与《高节》相关的组词可以有:高尚、节操、高尚品质等。
与《高节》相近的词汇可以有:品行高尚、品质优良、德高望重等。
与《高节》相反的词汇可以有:品行不端、品质低劣、道德败坏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