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鳞的意思、霜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鳞的解释

指鱼。鱼鳞色白,故称。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一:“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自注:“ 吴中 卖鱼论斗。” 宋 陆游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诗:“归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细柳贯霜鳞。” 清 厉鹗 《摸鱼儿·首夏归杭过吴淞景物清旷有会而作》词:“梅风里,换得霜鳞盈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霜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鱼。因鱼鳞颜色洁白如霜,故称“霜鳞”。这一解释在多个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均有体现,主要用于文学描写。


二、出处与例句

  1. 唐代诗词
    皮日休《钓侣》诗之一:“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
    (注:吴中地区卖鱼以“斗”为计量单位)。

  2. 宋代诗词
    陆游《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归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细柳贯霜鳞。”。
    黄庭坚亦在诗中提到“霜鳞”,如“盐豉欲催蓴菜熟,霜鳞未贯柳条来”。


三、字义分解


四、文学意象

“霜鳞”通过颜色比喻(鱼鳞如霜)和借代手法,增强了诗词的画面感与雅致意境,常见于描绘渔猎、自然风光的作品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霜鳞

霜鳞(shuāng lín)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这个词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霜鳞由「雨」(雨部,左右结构)和「鸟」(鸟部,上下结构)组成。其中,「雨」的拆分部首是「雨」,有8个笔画;「鸟」的拆分部首是「鸟」,有5个笔画。

来源

霜鳞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人所赋予的意境和想象。霜指的是寒冷的天气中凝结在地面上的冰晶,鳞则代表着鱼、龙等生物体表面上的鳞片。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容的是寒冷季节中自然界中的景象。

繁体

在繁体字中,霜鳞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霜鳞的写法为「霝鱗」。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文献中。

例句

1. 晨光照耀下,雪地上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的霜鳞。

2. 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冰冷的霜鳞,犹如一片美丽的画卷。

组词

1. 霜降: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表示气温逐渐降低到能使霜降出现的时期。

2. 鳞片:指某些动物体表上生长的像鱼、蛇等身上覆盖的硬质片状物。

近义词

1. 冰鳞:意思相近,即形容冰块的表面有鳞片状的结构。

2. 霜冻:指因气温低于冰点而产生的霜和冻的现象。

反义词

1. 露珠:与霜鳞相反,指悬挂在物体表面的细小水滴,通常是由于相对湿度高、气温降低而产生的。

2. 细雨:与霜鳞相对,指细小的雨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