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庭之训的意思、过庭之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庭之训的解释

父亲的训导。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 萇 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卒受荣爵,几微生过,遂陷不义。”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然而少奉过庭之训,长昧克己之方。” 宋 张元干 《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参见“ 过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庭之训”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承载着深厚的家庭教育内涵。其详细释义与出处如下:

一、本义与出处 指孔子在庭院中教育儿子孔鲤的典故。典出《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此段记载孔子两次于庭院中询问儿子孔鲤的学习情况,并强调学习《诗经》和《礼记》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对礼乐教化与人格培养的重视。

二、引申义

  1. 指代父教:后以“过庭之训”专指父亲对子女的教诲。如《后汉书·李膺传》载:“久废过庭之训”,意指缺乏父亲的教导。
  2. 泛指家庭教育:广义上也用于指长辈(尤其是父母)对晚辈的教导和训诲,强调家庭环境中的言传身教。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指父亲的训导” ,《古代汉语词典》释为“指父亲的教诲” 。

三、核心内涵

权威参考来源:

  1. 《论语·季氏》(原始出处):

    可查阅中华书局《论语译注》或权威在线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zh)。

  2. 《汉语大词典》(释义权威):

    “过庭之训”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在线版可参考“汉典”(https://www.zdic.net/)等收录该词典的权威平台 。

  3. 《古代汉语词典》(专业释义):

    商务印书馆出版,为古代汉语研究常用工具书 。

  4. 《后汉书·李膺传》(早期引申用例):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或“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等古籍资源库 。

网络扩展解释

“过庭之训”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 本义与出处
    该成语源自《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在庭院中教导其子孔鲤的故事。孔鲤快步经过庭院时,孔子询问其学习《诗经》《礼记》的进度,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后世以此典故代指父亲的教诲。

  2. 引申含义
    后泛指父亲对子女的教导或家庭中的训示,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晋书·夏侯湛传》提到“受过庭之训”,即指接受父亲的教导。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偏正式结构,在句子中多作宾语,如“承过庭之训”。
    • 读音:注意“过”读作“guò”,而非多音字“guō”。
  4. 例句与文献引用
    晋代袁宏《后汉纪》中曾用“内无过庭之训”形容缺乏家教;唐代诗歌中亦常见此成语,用以表达对父辈教诲的感念。

  5.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文学、历史类文本,强调家庭教育的传承性,如“他自幼受过庭之训,学识修养深厚”。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读音细节,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暴利鼻牛不惠蚕麰曹吏差落惩御伧攘池鱼堂燕焠轮大饽饽道亡大批量断塞肚脐娥媌反说风景府种干化公议儿哈敦红勒帛笳寒脚手燋秃借润锦橐摎蓼君王窥间伺隙袴腰带来信烂漫脸霞黎苗离析麻烦扪涉密促汨罗江沐巾旁求博考普通教育认错日和风暖市撮石流黄水宿戍逻私贴田仆体子推历惟妙惟肖韦应物温度表象奴小气遐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