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啰唕的意思、啰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啰唕的解释

见“ 囉唣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啰唕”是“啰唣”的异体写法,两者读音和含义相同,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luó zào(注音:ㄌㄨㄛˊ ㄗㄠˋ)

词义解析:

  1. 骚扰;吵闹
    指喧闹、扰乱秩序的行为。

    • 例1:《水浒传》第二回提到:“这厮们既然大弄,必然早晚要来俺村中啰唣。”
    • 例2:清代孔尚任《桃花扇·阻奸》中:“早闭宅门,不许再来啰唣。”
  2. 调戏;糟蹋
    多指言语或行为上的轻佻冒犯,或对事物的破坏。

    • 例1: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描述:“狂生太啰唣矣!”(指调戏女子)
    • 例2:《天雨花》第二十回:“当街啰唣千金女,该当甚么罪和名。”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常见于明清小说或戏曲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注意:
“啰唣”是更常见的标准写法,而“啰唕”为异体形式,需根据具体文献选择对应字形。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啰唕的意思

啰唕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动迟缓、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的表现。一个啰唕的人通常会在做决定或交流时迟疑不决,常常重复同一件事情,给人留下了啰唕不休的印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啰唕这个词由“口”部首和“罗”、“疋”两个字组成,共有14画。

来源

啰唕最初来源于粤语中的“loh zoh”,其中“loh”表示“多”、“多余”的意思,“zoh”表示“说话”。后来逐渐演变为“啰唆”或“啰唕”,传入普通话并被广泛使用。

繁体

啰唡(luó)是啰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啰唕这个词的写法是参考其音义而形成的。其中,“罗”部分根据发音写成骆字,表示牛、马束缚;“疋”字部分表示足迹,引申为锁链、缠绕。因此,在古代写法中,啰唕常常被写作“骆疋”。

例句

1. 他啰唆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2. 她啰唆起来,总是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

3. 别啰唆啦,快点做决定。

组词

啰唕性子、啰唕个性、啰唕不休、啰唕话、啰唕惯了

近义词

罗嗦、絮叨、唠叨、废话

反义词

简洁、干脆、利落、果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