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囉唣 ”。
“啰唕”是“啰唣”的异体写法,两者读音和含义相同,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luó zào(注音:ㄌㄨㄛˊ ㄗㄠˋ)
词义解析:
骚扰;吵闹
指喧闹、扰乱秩序的行为。
调戏;糟蹋
多指言语或行为上的轻佻冒犯,或对事物的破坏。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常见于明清小说或戏曲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注意:
“啰唣”是更常见的标准写法,而“啰唕”为异体形式,需根据具体文献选择对应字形。
啰唕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行动迟缓、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的表现。一个啰唕的人通常会在做决定或交流时迟疑不决,常常重复同一件事情,给人留下了啰唕不休的印象。
啰唕这个词由“口”部首和“罗”、“疋”两个字组成,共有14画。
啰唕最初来源于粤语中的“loh zoh”,其中“loh”表示“多”、“多余”的意思,“zoh”表示“说话”。后来逐渐演变为“啰唆”或“啰唕”,传入普通话并被广泛使用。
啰唡(luó)是啰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
在古代,啰唕这个词的写法是参考其音义而形成的。其中,“罗”部分根据发音写成骆字,表示牛、马束缚;“疋”字部分表示足迹,引申为锁链、缠绕。因此,在古代写法中,啰唕常常被写作“骆疋”。
1. 他啰唆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2. 她啰唆起来,总是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
3. 别啰唆啦,快点做决定。
啰唕性子、啰唕个性、啰唕不休、啰唕话、啰唕惯了
罗嗦、絮叨、唠叨、废话
简洁、干脆、利落、果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