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贤能的州郡长官。 晋 傅咸 《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晋书·诸葛恢传》:“今之 会稽 ,昔之 关中 ,足食足兵,在於良守。”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贤牧分 陕 ,良守共治,下邑必树其风,一乡可以为绩。”
“良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区分:
发音:liáng shǒu
基本解释
指遵守道德规范,秉持良好品德和行为准则。强调在诱惑或困境中坚守原则。
字义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仍能坚持道德准则,例如:“他面对贿赂不为所动,可谓良守。”
基本解释
指古代贤能的州郡长官,多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
文献例证
现代延伸
在历史讨论中,可引申为称颂有治理才能的地方官员,例如:“此二人未可专任,不如别择良守。”()
两种释义的差异源于不同历史语境。道德层面的用法偏向抽象价值观,而官职释义则具象化于古代行政体系。实际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良守”是一个含义深邃的词语,可以指守德良善、守规守法等。它由“良”和“守”两个字组成。
“良”的部首是艮,总共有7笔;“守”的部首是宀,总共有5笔。
“良守”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广泛,出自《庄子·人间世》:“是以圣人之于身也,天纵良才不及此,身虽有缺,犹有所守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于良好品德和道德行为的重视。
“良守”的繁体字为“良守”。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变化。经过演变,一些字形已经不再使用。关于“良守”的古时候写法,可查阅古代文字学相关的资料,如《说文解字》等。
1. 他一直坚持良守,做事光明正大。
2. 古人常强调要良守家规,不为外物所动。
良好、守法、守信、守纪、守护、守时
遵循、恪守、守正、踏实、奉行
破坏、违法、背信、放纵、无拘无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