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上庠。古代国家设立的大学。 南朝 宋 谢庄 《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后表》:“毓问 东华 ,飞英上序。”《魏书·李崇传》:“道发明令,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於上序, 游夏 可致之於下国,岂不休歟!” 唐 王勔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诗:“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
“上序”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核心含义(古代教育机构)
指“上庠”,即中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代大学。例如:
引申含义(次序与规范)
在部分语境中,可引申为“遵循次序或规范”,如提到其作为成语时表示“按顺序进行,有条不紊”。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直接对应,可能是后世对字面义的扩展。
注意:若涉及古籍解读,建议优先采用“古代学府”的释义;若现代语境中出现“上序”,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与次序相关。
上序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作名词。它指的是在某个事物或现象之前出现的一段故事、情节或事件。它常常被用来引出主要内容或承上启下,起到铺垫和引导作用。
上序是由“上”和“序”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上”的部首是一点,它是由2画构成;“序”的部首是讠(让字旁),它由3画构成。
上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或事件之前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用于各个领域和场合。
上序的繁体字为「上序」,写法和简体字一样,只是笔画上略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上序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将「上」字的上部加点,表示上方有一段故事;「序」字的上部用平画表示。
1. 这本小说的上序写得十分引人入胜。
2. 在演讲中,他用了一个生动的上序来激发听众的兴趣。
3. 看到小说的上序,我就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组词:前序、前传、开场白。
近义词:引子、前奏、序幕。
反义词:后续、尾声、下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