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枯的意思、凋枯的详细解释
凋枯的解释
(1).凋谢枯萎。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 唐 李白 《拟古》诗:“万物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三:“穷冬天地闭,霜野色凋枯。” 何其芳 《忆昔》诗之一:“始觉天然何壮丽,长留心曲不凋枯。”
(2).指人死亡。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词语分解
- 凋的解释 凋 ā 衰落:凋谢。凋残。凋枯。凋萎。凋零。凋敝。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凋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指向生命力的衰减与形态的衰败。从构词法分析,“凋”本指草木衰败,《说文解字》释为“半伤也”,《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凋谢”;“枯”则强调失去水分后的干瘪状态,《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草木失去水分或生机”。二字合璧构成“凋枯”,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被注解为“草木凋落枯萎,比喻事物衰败”。
具体释义可分为两个维度:
- 自然物象:指植物因季节变化或环境恶化导致的生理性衰亡。如秋季梧桐叶片的褐变卷曲,干旱地区植被的脱水萎蔫,这类现象在《中国植物志》中归类为“植物逆境反应”。
- 社会隐喻:自《文心雕龙》“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始,文人常借自然凋枯喻指社会兴衰。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经济衰退、文化式微等抽象概念,《社会学辞典》将其定义为“系统功能持续性弱化”。
该词的语义演变轨迹清晰可见:先秦典籍《诗经》已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物候记载,至唐宋诗词中“凋枯”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语义扩展,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萧瑟意象即为典型例证。现代汉语语境下,该词保持着书面语的典雅特质,常见于学术论述与文学创作。
网络扩展解释
“凋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āo kū,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意义:指植物因失去生机而凋谢、枯萎。例如:“寒风呼啸,万木凋枯”()。
- 引申义:比喻事物衰败、消亡,或指人的死亡。如唐代陈子昂诗句“贤圣几凋枯”,即以“凋枯”暗喻生命终结()。
二、详细解释
- 自然现象:多用于描述草木因季节、环境变化导致的枯萎状态。如李白《拟古》中“万物皆凋枯”,强调自然界的萧瑟()。
- 文学意象:常被诗人借以表达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例如现代诗句“长留心曲不凋枯”,赋予其精神不灭的象征意义()。
三、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常见于诗词、散文,增强画面感与情感表达。
- 日常描述:可形容植物状态,或隐喻事物衰落,如“经济凋枯”“文化凋枯”()。
四、古籍与例句
- 唐代虞世南:“厚泽润凋枯”()。
- 清代唐孙华:“霜野色凋枯”()。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枯萎、凋零、衰败。
- 反义词:繁茂、兴盛、蓬勃。
总结来看,“凋枯”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文学中富含哲理的隐喻,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瓶龅牙边跋长处谗害出色宕冥登龙位耋耄叠跃逢池風神旰云勾覆古春轨迹鞼匏滚边合异离坚解殆经艺进颂积险垮杆蒯席老黄牛匳体柳体鸾鸡毛细管麻纻内吸剂狃恩迫划曝射骞损黔劓谯门清耳覃庆劝酬群集煞果商衡周鼎讪脸少年中国学会射服深虑世语手分疏彻顺风耳挞通天墬通天服铜铸铁浇颓光万叶乡移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