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客屦的意思、客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客屦的解释

旅人的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客屦(kè j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客”与“屦”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宾客的鞋子,常用于指代宾客或客居者。以下从释义、文献例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字义解析

  1. 指宾客、旅居者或外来之人。《说文解字》释:“客,寄也”,强调其“寄居”属性。

  2. 屦(jù)

    古代对鞋子的通称,特指用麻、葛等材料编织的鞋。《说文·履部》:“屦,履也。”先秦时期“屦”多指单底鞋,后泛指鞋履。

组合义:“客屦”直译为“宾客的鞋”,引申为宾客的踪迹或客居之人,常见于古籍中象征羁旅、漂泊或待客之礼。


二、文献例证与用法

  1. 《礼记·曲礼上》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郑玄注:“二屦,谓两人之屦,必是长者、客屦。”此处“客屦”指宾客的鞋履,反映古人通过鞋具判断室内是否有客的礼仪规范 。

  2. 《庄子·山木》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其明日,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反于舍,客屦满户外。”

    描述旅店宾客众多的场景,“客屦满户外”生动体现客居者络绎不绝的景象 。

  3. 唐代诗歌意象

    杜甫《遣兴五首·其四》:“客屦随青草,公门委绿苔。”以“客屦”喻指行踪,暗示漂泊无定的生涯 。


三、文化内涵

  1. 礼仪象征

    古代礼仪中,脱屦于户外的习俗使“客屦”成为宾客在场的标志,如《礼记》所载,体现对主客之别的重视。

  2. 羁旅隐喻

    诗词中“客屦”常寄托羁旅愁思,如宋代刘克庄《念奴娇》中“客屦吹香,行厨载酒,长记花前语”,借客居之鞋抒写漂泊感怀 。

  3. 身份指代

    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以“客屦”借指外来者,如“门无客屦,家无生人”,凸显门庭冷落之态 。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客屦”为“客人的鞋子”,引《礼记》及杜甫诗例证(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2. 《辞源》(修订本)

    收录“客屦”词条,强调其“宾客所着之鞋”的本义及引申义(商务印书馆,2015)。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详释“屦”的形制演变及其在复合词中的文化含义(中华书局,2016)。


结语

“客屦”作为承载古代礼制与人文情感的词汇,既具“鞋履”的实物意义,亦蕴含“客居”“行旅”的抽象意象。其用法多见于礼仪典籍与文学作品,是研究传统社会习俗及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语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何九盈等. 《辞源》(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5.

: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中华书局,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客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客屦(kè jù)指旅人的鞋子,字面意义为“客居他乡者所穿的鞋”。该词常用于古代诗文或文献中,借代旅人的行装或漂泊状态。

词语结构

使用背景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已不常用,但在解读古籍或诗词时可能出现。例如,可能用于描述游子远行、商旅漂泊的场景,或暗喻旅途艰辛(如“屦贱踊贵”反映社会动荡时鞋价低而假肢价高)。

建议参考

由于现有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如需深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等工具书,或检索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中的实际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惨剧禅友称奇道絶传钞答纳珠耽恋倒退胴肛独角仙掇转蛾绿告助各级羹藜盥頮关羽花十八玠珪接穗急来抱佛脚惊恠僦车击征空门阃署亮济离殿别寝烈度礼飨率任马士梅鹤内手奴才派系泡茶胼胝平展展荞面卿贰擎拳倾望勤心穷尽曲偻乳领弱劣塞声事倍功半事职说漏嘴说知坦谩条检体练通泰外勤纨袴吴甲雾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