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ydroscope] 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水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使用场景: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三国志》《隋书》等文献来源。
《水镜》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水面如镜一般平静、清澈无波的景象。
《水镜》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氵」和「镜」,它的部首「氵」是由三个横画组成的,表示与水相关的意思。而「镜」这个字是由「钅」和「显」组成的,它的部首「钅」表示与金属有关。整个词语一共有10个笔画。
《水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诗经·北雅》中有「氵于冰止,宁思念子。甲田如砥,百工居止」的描述,意思是水停在冰上,我却在思念子君,这种宁静如冰一般的境界就好像氵于冰止的水面一样。繁体字中的「水」和「镜」的字形与简体字相似。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一些演变。根据古籍记载,古时的「水」字形状像一个方块,表示水流。而「镜」字在秦汉时期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汉字的书写形式在不同朝代会有些许变化。
1. 湖面平静如水镜一般,反射出远山的倒影。
2. 雨后的池塘如水镜般澄清,清晰地映出天空的蓝色。
1. 水面:表示水的表面。
2. 镜子:用来照射的光滑的平面,可以反射出镜像。
3. 镜湖:形容湖泊平静如镜。
1. 水面如镜:描述水面平静、光滑。
2. 湖光水影:形容湖泊上反射出的光影。
1. 波涛汹涌:形容水面波涛汹涌,浪花四溅。
2. 沉闷:与平静相反,表示压抑、无生气的状态。
百化拜牋参随插科使砌长人敕正舂塘畜民出途单幅帝孙东皋计峰回路转负贩伏灵干乞黆黆骨噜噜呴呴濡沫后虑寰球惊破金銮殿锦制巨跖拉关系燎原烈火临止莅事者流漫泷吏緑荔枝麻炬妙吹明核谟盖男耕妇织难于上青天闹丛丛逆女昵谀濮议啌咚乾清宫柔肠寸断赏犒饰帨颂声载道塔吊汤殿檀鸡天穿蹄踁投袂而起婉词未亡年尾页详玩下雨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