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ydroscope] 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水镜在汉语中主要有三层含义,分别从物理属性、人物特指和修辞手法三个维度进行阐释:
指平静清澈的水面能如镜子般映照物象。
《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水镜,谓清水如镜,可以照形。”
《说文解字》中“鉴”(镜的古称)字释义:“鉴,水盆也”,印证水与镜的关联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123页)、《说文解字注》。
典出《三国志》注引《襄阳记》,以“水镜”比喻人物明澈通达、洞悉事理:
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因其品鉴人物如清水明镜,客观无偏。
来源:《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引申为对明辨事理者或澄明之物的譬喻:
如《世说新语·赏誉》:“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来源:《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版)。
学术支持: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中国典故大辞典》的权威考据,核心文献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http://www.nlc.cn/dsb_zyyfw/gjgc/)检索验证。
“水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使用场景: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三国志》《隋书》等文献来源。
徧礼辩通表海鬓丝侧枝觇见抽黄对白吹发寸毫蹈躧东倒西歪断琴讽勉附学生感寓稿鞂稾税高下在手躬化国伐号訴泓汯画笺黄头犗特金阁敬向霁青廥储诳动腊克乐酣量能授官六花阵磨练魔咒难産南京市倾躁寝园驱掠三材沙江鲊尚仪傻气射虎师古坛谕甜差跳疾跳蚤市场提教屯正万邦无面馎饦下调相规斜辉亵刑西落鬼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