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久愁,长期忧愁。 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怨》诗:“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积愁落芳鬢,长啼坏美目。”
(2).指长期的忧愁。 唐 章碣 《春日经湖上友人别业》诗:“何处狂歌破积愁,携觴共下木兰舟。”
积愁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积愁(jī chóu)由“积”与“愁”构成:
合指长期郁结于心的忧愁,突出愁绪的深厚与持久性,多见于古典文学语境。
“久积的忧愁”,引清代黄景仁诗句:“积愁何计遣?清泪不胜挥。”
定义为“累积的愁闷”,强调情感随时间叠加的特性。
词语 | 核心差异 |
---|---|
积愁 | 强调愁绪的长期累积与沉淀 |
新愁 | 指新近产生的愁思 |
闲愁 | 多指无端而生、闲适中的轻愁 |
“积愁”在古诗词中常与羁旅、怀乡、壮志难酬等主题关联,如:
唐代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中“苦恨”即暗含经年积愁,折射中国文人“以悲为美”的审美传统。
参考文献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张玉书. 《康熙字典》. 同文书局, 1716.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陆游. 《剑南诗稿》. 中华书局, 1976.
高启. 《高青丘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积愁”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搜索结果中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长期忧愁
指因长期压抑或未能排解的愁绪而形成的深沉忧思,如“久愁”或“长期的忧愁”。例如:“瑟瑟寒风中,他积愁成疾,面容憔悴。”
积累的愁绪
强调愁苦逐渐累积的过程,如南朝梁王僧孺《春怨》中的“积愁落芳鬓”,形容愁思导致容颜衰老。
唐代诗人章碣在《春日经湖上友人别业》中写道:“何处狂歌破积愁”,通过“狂歌”试图打破长期积压的愁闷,体现诗词中借景抒情的用法。
需注意与“积忧”的区别: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诗中的具体用法,中的诗句解析。
陈首崇敬翠茵存恤弹铗诞罔达失蛮顶陷封建主圪蹴根格刮地风光学玻璃贯隼鹳子国命弘厚惛惛罔罔饥殍急水九溪愦闹来回擂堆量鼓丽刑洛神麻豆蛮书眉样闹虚泥水木匠傍偟翘然青丝简编起圈群轻折轴氍毹肉卷瑞圣花三七斋撒散庶妇缩瑟泰和汤条决剔目通酬讬寄婉恋温帽悟理无千无万无所不能侮易咸海鲜廉寡耻衔须小桃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