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量器名。《礼记·曲礼上》:“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 孔颖达 疏:“量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也…… 东海 乐浪 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以量米,故云量鼓。”
量鼓是古代中国用于称量谷物、盐等散装物质的专用容器,兼具计量与储存功能。其名称由“量”(liáng,测量)与“鼓”(中空容器)组合而成,体现了“以容器为尺”的计量思想。以下是详细释义:
标准计量器具
量鼓是官方认证的容量单位标准器,常见于宋元时期。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形制为鼓腹、窄口、平底,多以木质或金属制成,用于市场交易中的谷物、盐铁等大宗商品计量。其容量因朝代和地域差异而变化,通常与“斛”“石”等单位挂钩。
军事与仓储管理工具
在军需后勤中,量鼓用于统一配发粮饷。明代《兵录·器式》载:“营中置量鼓,每日核粮秣,以鼓为则”,强调其在军队物资管理中的标准化作用。
结构特征
量鼓形似战鼓,两侧设提耳便于搬运,顶部有方口入料,底部常刻官方校验铭文。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其设计注重防作弊,如内壁涂漆防潮、口沿加金属箍防磨损。
容量演变
“鼓”字的计量内涵
“鼓”在古代除指乐器外,亦代指中空容器。《周礼·考工记》“陶人为甑,实二鬴”中“鬴”(同釜)即鼓形容器,印证“鼓”作为量器的历史渊源。
成语遗存
“悬鼓待椎”比喻待用之物,侧面反映量鼓在民间生活中的日常性(《通俗编·器用》)。
部分学者认为量鼓与“量斛”为同类器具(如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但据元代《熬波图咏》插画所示,量鼓专用于盐场,而量斛多行于粮仓,功能存在细分差异。
参考来源
“量鼓”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主要用于称量粮食,其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度量单位或《礼记》中的礼制细节,可参考权威古籍注解或考古研究资料。
爱水冰桥伯赵不职长往远引昶衍祠竈萃蔡地电滴脩都速恩爱夫妻恩光讹体纺车犯颜非任伏尔加河纤夫甘木割舍何奈还乡昼锦画蛇徽金活鲅鲅矜节棘庭狂胆狼津乐典泪妆乐祖论究梦梦铳铳南星鸟陈逆见狞髯张目徘徊舆匹段品尝屏风九叠凭河钳勒情深友于权实三白食胜败乃兵家常事深一施刑涕涕彤墀王宪无贯虾干想儿相轧笑毁系帛书饩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