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久愁,長期憂愁。 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怨》詩:“萬裡斷音書,十載異栖宿。積愁落芳鬢,長啼壞美目。”
(2).指長期的憂愁。 唐 章碣 《春日經湖上友人别業》詩:“何處狂歌破積愁,攜觴共下木蘭舟。”
積愁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積愁(jī chóu)由“積”與“愁”構成:
合指長期郁結于心的憂愁,突出愁緒的深厚與持久性,多見于古典文學語境。
“久積的憂愁”,引清代黃景仁詩句:“積愁何計遣?清淚不勝揮。”
定義為“累積的愁悶”,強調情感隨時間疊加的特性。
詞語 | 核心差異 |
---|---|
積愁 | 強調愁緒的長期累積與沉澱 |
新愁 | 指新近産生的愁思 |
閑愁 | 多指無端而生、閑適中的輕愁 |
“積愁”在古詩詞中常與羁旅、懷鄉、壯志難酬等主題關聯,如:
唐代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中“苦恨”即暗含經年積愁,折射中國文人“以悲為美”的審美傳統。
參考文獻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張玉書. 《康熙字典》. 同文書局, 1716.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陸遊. 《劍南詩稿》. 中華書局, 1976.
高啟. 《高青丘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積愁”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搜索結果中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長期憂愁
指因長期壓抑或未能排解的愁緒而形成的深沉憂思,如“久愁”或“長期的憂愁”。例如:“瑟瑟寒風中,他積愁成疾,面容憔悴。”
積累的愁緒
強調愁苦逐漸累積的過程,如南朝梁王僧孺《春怨》中的“積愁落芳鬓”,形容愁思導緻容顔衰老。
唐代詩人章碣在《春日經湖上友人别業》中寫道:“何處狂歌破積愁”,通過“狂歌”試圖打破長期積壓的愁悶,體現詩詞中借景抒情的用法。
需注意與“積憂”的區别: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詩中的具體用法,中的詩句解析。
包巾飽食終日逼射蹅狗屎潮痕成荊陳閲車枕沖劑春風化雨得其所哉電流表典祀遞延資産發松逢福汾曲幅湊父師高壓線觥飯怪惡股份詭绐過轶寒冽薃侯混羼胡作非為芥蔕嗟歎金刺今日雞眚狷狹卡車刊出靈利樓上妝落阱下石羅之一目毛發聳然鳴喚螟蛉驽馬毆殺翹楚岐谷清漆勤政聚會碛磈熔解撒野生産基金世俗之見順習童女晚母挾天子以令諸侯洗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