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剔目的意思、剔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剔目的解释

剜出眼珠。《新唐书·列女传·房玄龄妻卢》:“ 玄龄 微时,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卢 泣入帷中,剔一目示 玄龄 ,明无它。”后用以为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典故。 明 无名氏 《玉环记·逼女更夫》:“今虽不及剔目断臂之贞廉,亦可守事亲敬夫之道理。”《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亚仙 闻唱,知是 郑郎 之声,收留在家,綉繻裹体,剔目劝读,一举成名,中了状元, 亚仙 直封至一品夫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剔目(tī m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典故的动词短语,字面意为“挖出眼睛”,引申为以极端方式表明心志或进行警示。其释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本义指用刀分解骨肉,后泛指剔除、剜出。《说文解字》释为“解骨也”,强调用利器分离物体(如《汉语大词典》“剔”字条)。

  2. 指眼睛,是人体视觉器官。《说文解字》释为“人眼,象形”,引申为注视、要目等含义(如《古代汉语词典》“目”字条)。

二、典故溯源

该词核心源于唐代历史事件:

“乐昌公主剔目”

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南朝陈亡后,乐昌公主(陈后主之妹)被掳入隋朝权臣杨素府中。其夫徐德言历经艰辛寻至长安,公主为表忠贞不渝之心,毅然剜出双目明志,最终感动杨素,得以与丈夫团聚。此典故成为“以死明志”的极端化象征(参考《新唐书·卷二百五·列女传》)。

三、词义延伸

  1. 表忠贞决绝

    如清代小说《镜花缘》第四十八回:“倘立志不坚,剔目自警”,强调以自残方式坚定心志。

  2. 喻深刻警示

    现代汉语中偶用于比喻严厉的自我惩戒或对他人的警醒,如“此举无异于剔目示人,令人悚然”。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剔目”属罕用词,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引用典故,日常口语已基本不用。其语义强度与“剜心”“断臂”等词类似,均属极端行为隐喻。

参考资料直接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剔目”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剔目(拼音:tī mù)指剜出眼珠的行为,源于《新唐书·列女传》中房玄龄妻子卢氏的典故。该词现多用于形容对丈夫忠贞不二的品德。


二、典故背景

据记载,房玄龄年轻时病重,担心妻子卢氏守寡后改嫁,便劝她另寻归宿。卢氏为表忠贞,当场剜出一只眼睛,以此明志终身不嫁他人。这一行为成为古代女性忠烈的典型象征。


三、文学引用

  1. 明代戏曲《玉环记》:以“剔目断臂”比喻女性坚守贞洁的品德。
  2. 《警世通言》:描述李亚仙“剔目劝读”的故事,引申为激励丈夫发奋的极端方式。

四、词义辨析


五、补充说明

该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贞节的极端要求,现代视角下需结合历史背景辩证看待。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新唐书》原文或相关文学评析。

别人正在浏览...

晻黮熬熬宝母笔吏兵戎相见毕身敝帚搏掩城墙辞朝捯气儿打手式灯市电行丢眼断澌度程感叹管色挂锡故交国手憨谬核算黄星靥混茫介贰解夏草廐置爵钗浚决抗争六牙鹿羹灭迹闽北话冥谶秘色馁匮昵谀旁转漂寓倩人齐头子取和儿塞芦三崔赸笑生时霜籁殊禅斯螽痠痹俗习夙意彤珠图南玩儿完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