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衔须的意思、衔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衔须的解释

(1).口含胡须。 东汉 温序 为 隗嚣 别将 苟宇 所拘劫,坚强不屈,拒绝投降。 宇 赐剑使自裁。“ 序 受剑,衔鬚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鬚污土。’遂伏剑而死。”事见《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后因以“衔鬚”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北史·郦道元传论》:“ 道元 遭命,有衔鬚之风。”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 扬州 都督,殉早衔鬚。”

(2).口含胡须。一种愤怒的表示。《南齐书·柳世隆传》:“ 攘 兵烧营而去,火起仍觉, 攸之 怒,衔鬚咀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衔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口中含须的动作,常用来描绘人物坚忍不屈的精神状态。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温序传》,记载东汉将领温序被敌军俘虏后"衔须自尽",以口含胡须的刚烈姿态维护气节,后成为忠烈之士的象征性动作。

从构词法分析,"衔"为动词性语素,本义指用嘴含物,《说文解字》释作"马勒口中";"须"指胡须,二者组合构成偏正式复合词。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词从具体动作发展为精神品格的隐喻,常见于历史文献记载忠臣义士的事迹,如《资治通鉴》注引中提及"衔须饮剑"的刚毅行为。

近现代文学中,鲁迅在《故事新编·采薇》中写道:"叔齐...忽然伸出手来,用力拔下伯夷嘴里的胡须,这才止了咳。伯夷也衔须而笑",此处化用典故赋予新解,展现人物矛盾心理。这种创造性使用延续了词汇的文化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范晔《后汉书·温序传》中华书局校勘本
  3. 司马光《资治通鉴》元刻本
  4. 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衔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历史背景:

1.临难不屈、大义凛然的象征

2.愤怒时的动作表现

“衔须”既可指代忠烈之士的刚毅不屈(如温序),也可形容人愤怒时的神态。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百嶂脖领儿伯牛灾超躐称寃箠朴粗恶带职叠巘东挨西撞短叹长吁鹅管恩德如山儿大不由爷发髲方领矩步饭堂覆窠浮生若梦负挽改名换姓甘木过斗过甚横汾赏轰响恢廓大度甲札机舂积底儿集刊金祇九室枯壑荔枝香乱了套梦破苗姜密谂宁夏飘翩缥书品头论足钱里千载一遇卿贰泉涂日月旗市门翁瘦削霜瓦随牒索偿谈笑韬戈卷甲通字土壤地带性小驷嶰管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