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口含胡须。 东汉 温序 为 隗嚣 别将 苟宇 所拘劫,坚强不屈,拒绝投降。 宇 赐剑使自裁。“ 序 受剑,衔鬚於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鬚污土。’遂伏剑而死。”事见《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后因以“衔鬚”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北史·郦道元传论》:“ 道元 遭命,有衔鬚之风。”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 扬州 都督,殉早衔鬚。”
(2).口含胡须。一种愤怒的表示。《南齐书·柳世隆传》:“ 攘 兵烧营而去,火起仍觉, 攸之 怒,衔鬚咀之。”
“衔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历史背景:
“衔须”既可指代忠烈之士的刚毅不屈(如温序),也可形容人愤怒时的神态。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衔须是一个动词词组,指的是用嘴唇或牙齿夹住胡子或络腮胡来表示思考、犹豫或难以取舍的意思。
衔须的拆分部首是⺮ (竹字旁)和齿 (齿字旁),其中竹字旁表示与竹相关的事物,齿字旁表示与牙齿相关的事物。
衔须的笔画数为9画,其中竹字旁占据了5画,齿字旁占据了4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黄帝时代。据传言,当时民间有一位智者会用衔着自己的胡须来表示思考问题。这种行为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表示犹豫不决的姿势。
在繁体字中,衔须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但衔须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衔须一词的例句:
1. 他衔起胡须时,表示他在思考问题。
2. 我看到他衔着络腮胡犹豫不决。
3. 比赛结果出来后,他留着络腮胡的样子更加衔须。
一些组词相关的词汇包括:衔苦思甜、衔泥带水、衔懋满溢。
衔须的近义词包括:思前想后、犹豫不决、难以决定。
衔须的反义词是:果断、毫不犹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