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首的意思、陈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首的解释

自己供认所犯罪行。 唐 李復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阴冥吏严,不得陈首,藉君为邮送之耳。”《明史·陈彦回传》:“以祖母存,恐陈首获罪,隐忍二十年。”《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如有病者,即设坛使病人居於静室之中,自思己过,当面陈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含义的古语词,主要指向官府主动供认罪行,即现代汉语中的“自首”。以下从释义、用法及历史背景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主动认罪

    “陈”指陈述、供述,“首”指出头告发。合指犯罪者主动向官府坦白罪行。该词强调行为的主动性,常见于古代司法文书。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373页)

  2. 法律后果关联

    古代律法中,陈首可减轻刑罚。如《唐律疏议》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即罪行未被发觉前自首可免罚。

    来源:《唐律疏议·名例律》


二、用法与语境


三、历史演变

“陈首”作为法律术语盛行于唐宋,明清时渐被“自首”替代,但部分地方司法文书仍沿用。其概念深刻影响东亚律法体系,如日本《大宝律令》、朝鲜《经国大典》均有类似规定。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古代法制史纲》


古籍实例佐证

文献 用例 释义
《折狱龟鉴》 “盗恐事败,遂陈首其罪” 盗贼恐罪行暴露而自首
《洗冤集录》 “杀人者陈首,得减等论” 杀人者自首可获减刑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法律条文解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

    历史背景分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需通过学术数据库访问,公众资源可参考上述平台摘要。)

网络扩展解释

“陈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hén shǒu,其核心含义是自己供认所犯罪行,即主动坦白或自首。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陈首”指犯罪者主动向官府或相关机构供认罪行。该词强调“主动陈述”,区别于被动揭发或审讯后的招供。

2.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3.延伸背景

“陈首”体现了古代法律中“自首减刑”的观念,如《唐律疏议》规定自首者可减轻处罚,但若隐瞒或反复犯罪则加重。这种制度设计旨在鼓励悔过,同时维护司法权威。

4.现代关联

现代法律中的“自首”概念与“陈首”一脉相承,均强调主动供述罪行以获得宽大处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陈首”从古至今承载着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意义,既是对犯罪者的心理拷问,也是司法制度中权衡惩罚与宽恕的体现。如需更全面文献例证,可参考《续玄怪录》《明史》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碧宇不光敞口衬褡初露摧崣盗伙洞燃藩伯方量废锢丰阜佛耳草符目观览归昌黑窣窣荒伧黄水鹪螟惊窘禁重机务苛娆啦呱浪翁劳恤偻指冒黩男工猱狖内讧拈酸泼醋囓臂啮骨泥糊糊千言万语青籸饭清修轻子穷域秋兔毫犬服儴徉僧窗世情殊俗死籍松子太子洗马填仓日舔舕条缕涂涂外缩枉勘虚招顽昏微身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