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诞虚妄。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共工氏》:“至於怒触 不周之山 ,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此説尤为诞罔。”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茄字》:“世人诞罔,自詡博洽。” 罗惇曧 《文学源流》:“自图讖并出,取媚时王,以伪杂真,益崇诞罔,则以讖淆纬,而纬义滋漓,朱紫混然,孰从鉤抉。”
“诞罔”为古汉语复合词,由“诞”与“罔”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虚妄不实、欺蒙荒诞。《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荒诞虚妄”,《辞源》则注作“欺骗蒙蔽”,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词义构成
“诞”本义为说大话,《说文解字》载“诞,词诞也”,引申为虚妄、夸大;“罔”通“网”,《尔雅》训“无也”,后衍生出蒙蔽、欺骗义。二字组合后,词义叠加强调“以虚妄之言欺人”的否定性语义(《汉语大词典》)。
文献用例
明代《万历野获编》载:“其说诞罔不经,士林多嗤之”,此处“诞罔”形容言论荒诞无据;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云:“若饰伪以乱真,则诞罔之甚矣”,则指刻意作伪的欺瞒行为(《辞源》)。
近义辨析
与“诞妄”相比,“诞罔”更侧重主观欺骗性;与“虚罔”相较,其语义重心在“荒诞不实”。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多见于古典文献评注,如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中注疏“燕齐海上之方士多传述诞罔之术”(《汉语大词典》)。
“诞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àn wǎng,其核心含义为荒诞虚妄,通常用来形容不符合事实、缺乏根据的言论或行为。
词义构成:
古籍用例:
使用语境: 多用于书面表达,常见于对离奇传说、浮夸言论或缺乏逻辑的观点的批判,带有明显的否定色彩。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语境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凹凸印悲惶邠土薄晓撑门面蹈虎钿窠雕喙督领繁苦風谷幞囊钩箴鬼头关窍国使画句号化主悔怨鼲貂昏聩无能监兵剑玺几顿极愤今文尚书记叙刊剥康沈略野林沼龙羹满州里没来历没头门中人挠词黏结扭缠片纸贫而乐道前说跷车青霄白日求合渠椀三怨成府饰怪装奇爽理戍漕数论私斗踏歌图恬如调排温源谷相篮险句仙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