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靮的意思、鞭靮的详细解释
鞭靮的解释
鞭子和马缰绳。借指随从效力。《新唐书·封常清传》:“我慕公义,愿事鞭靮,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深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何垠 注:“《檀弓》:执靮而从。”
词语分解
- 鞭的解释 鞭 ā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靮的解释 靮 í 马缰绳:“马则执靮。”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鞭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iān dí,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释义:指“鞭子”和“马缰绳”的合称,引申为“随从效力”的象征。
- 来源:古代驾驭马匹的工具,后比喻为效劳或驱使的意象。
二、字义分解
- 鞭(biān):
- 原指驱赶牲畜的用具,如马鞭;
- 也指古代兵器(如铁鞭)、成串的爆竹(如鞭炮)或某些动物的阴茎(如鹿鞭)。
- 靮(dí):
- 特指“马缰绳”,即控制马匹的绳索,出自《周礼》“马则执靮”。
三、用法与引申
- 组合词“鞭靮”常用于书面语境,如“执鞭靮以效劳”,强调为他人驱使或效力的状态。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探究语境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鞭靮》是一个汉字词组,它的意思是指长鞭和缰绳。这个词可以拆分成“革”和“会”两个部首,其中“革”部表示皮革,而“会”部表示集合。根据字形可以得知,它的拼音是biāndī。《鞭靮》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描述马车上使用的长鞭和缰绳。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鞭靮」,和简体字写法相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大致保持了现代的形态。下面是一个例句:“他手中的鞭靮舞动,激励着马匹全力奔驰。”
有关这个词的组词,可以衍生出以下词语:鞭打、鞭策、缰绳、奔驰等。这些词语与《鞭靮》有着相关的意思或用法。而与《鞭靮》意思相反或相似的词语有:缰绳、绳索、维系、束缚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典败走惝惘出以公心从声叨荣第一国际笃敏繁富高骞黑神糊名胡作非为拣口儿礁砂借衔介僎锦胸绣口稽问举撮絶幕句襟扣关莨纱老着脸历兵秣马丽名令旦犂祁虑无率由旧则冒眩悯怜慕叹柰桃缥缃皮剥劈口谦克漆吏倾家竭産清吭权断染指书日晡冗阘乳舍撒帐少年之家生洲蛇足霜草竦惧投胶亡不待夕畏路硙硙温故知新侮翫闲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