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之贡的意思、九白之贡的详细解释
九白之贡的解释
清 代 外蒙古 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喀尔喀 ﹞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 土谢图汗 ,东曰 车6*臣汗 ,西曰 扎萨克图汗 …… 崇德 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
词语分解
- 九的解释 九 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 贡的解释 贡 (貢) ò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贡。纳贡。贡献。贡品。贡赋。 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贡举。 姓。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九白之贡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九白之贡是清代喀尔喀蒙古(今属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地区)向朝廷进献的固定贡品,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构成
该贡品由1匹白骆驼和8匹白马组成,合称“九白”,象征尊贵与忠诚。这一制度始于崇德三年(1638年),喀尔喀蒙古三大汗部(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共同确立,并成为年度惯例。
历史背景
- 政治意义:九白之贡是清朝与喀尔喀蒙古隶属关系的体现,通过定期纳贡强化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统治。
- 文化象征:白色在蒙古文化中代表纯洁与吉祥,选用白色牲畜突显贡品的庄重性。
文献记载
《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明确记载了贡品规格及三大汗部共同进贡的史实,印证其作为清代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词典提及该词引申为“形容人品德才能出众”(如、4),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直接支持,可能为后起衍生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清文献通考》或清代边疆治理相关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九白之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意味着对特定事物的周全供奉或奉献。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九白之贡的"九"字由"口"和"乂"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二十一画。
"白"字由"癶"和"日"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五画。
"之"字由"一"和"支"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三画。
"贡"字由"贝"和"孔"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八画。
来源:
九白之贡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文献《尚书·周书·文王世子》中,记录了古代王权传承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九种不同的供奉物被视为最高的贡品,以表达对新君主的敬意和祝福。
繁体:
九白之贡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九白之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九白之贡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文字发展和演变的不同,具体的字符形态可能难以确定。
例句:
1. 历代国君都期待着九白之贡,以示对天下万民的关怀。
2. 我们应该用心准备九白之贡,以表达对祖国的敬爱与祝福。
组词:
九皇贡、四德之贡、六畜之贡
近义词:
盛大宴请、隆重献礼
反义词:
收敛、保留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