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枷示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御史 王学敏 ,受巡检 陈永证 贿,嘱郎中 崔鏞 荐陞知县。事觉,上命杖一百,枷示三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敢有指官强买,短少价值者,除追偿外,重责枷示革役。”
“枷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形式,主要用于公开惩戒犯人并警示他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枷示”指让犯人佩戴枷锁在公共场所示众的行为。其中:
“枷示”不仅是一种肉体惩罚,更通过公开性强化了封建法律的威慑力。其背后的逻辑是“以儆效尤”,即通过示众让民众畏惧法律权威,进而维护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野获编》《福惠全书》等古籍。
《枷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束缚、限制,通常用来形容人被拘束或受到约束的状态。
《枷示》由木字部首和示字部首组成。木字部首表示和木材有关,示字部首表示与祭祀、神明有关。总共有11画。
《枷示》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它是由木和示两个部首组成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汉字。在繁体字中,它被写作「枷示」。
在古代,汉字的书法风格有所不同,所以《枷示》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枷示》的基本形状和现代汉字相似,只是书写的细节可能有所差别。
1. 他因为触犯了法律而被警察枷示起来。
2. 这个传统规矩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枷示。
3. 恋爱时,有些人会感到被爱情的束缚和枷示。
- 枷锁: 指用于束缚和约束的锁。
- 枷杞: 指一种古代的刑具,用于束缚犯人。
- 示范: 指为了引导、教育他人而做出的示范行为。
- 示威: 指为了表达诉求而进行的公开示威活动。
近义词:束缚、限制、压抑
反义词:自由、解放、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