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僧的意思、凡僧的详细解释
凡僧的解释
佛教语。谓未证道的僧人,对证道的圣僧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若覩凡僧流俗,便生非毁。”《旧唐书·姚崇传》:“何必溺於小説,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録,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可谓大惑也。” 宋 苏辙 《广福僧智昕西归》诗:“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词语分解
- 凡的解释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僧的解释 僧 ē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尼俗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凡僧”是佛教用语,指尚未证悟佛法真谛的普通僧人,与已证道的“圣僧”相对。这一概念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凡僧指未达到修行至高境界的僧人,他们仍处于世俗修行阶段,尚未脱离生死轮回。与之相对的是“圣僧”,即通过修行证得果位的高僧。
2.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 北齐时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归心》中提到,世人常忽视高僧德行,却对凡僧的世俗行为多有非议,反映了凡僧与圣僧的社会认知差异。
- 唐代:《旧唐书·姚崇传》批评盲目崇拜凡僧的现象,认为过度抄经造像会耗费家财,强调应理性对待宗教行为。
3.文学作品的引用
宋代苏辙在《广福僧智昕西归》诗中写道:“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以“凡僧”反衬智昕法师的非凡修为。
4.现代意义
该词如今多用于强调修行者的境界差异,或借喻世俗中未达至高境界的普通人,带有一定的谦逊或批判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颜氏家训》《旧唐书》等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凡僧
凡僧是一个汉字词汇,主要用于指代普通僧人。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凡和僧。
凡这个字的部首是几个几何形状的横杠组成,它的笔画数是4划。凡在字群中常常表示一般、普通、与众不同等意思。
僧这个字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笔画数是13划。僧在字群中常常表示修行、信仰、和尚等意思。
凡僧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它是两个常见汉字的组合而成的。在繁体字中,凡僧的写法基本上和简体字一样,只是形状稍有不同。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凡僧的形状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字义和组成部分没有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是一位虔诚的凡僧,日夜修行。
组词方面,可以使用凡僧来搭配其他词汇,例如:高僧、名僧、和尚等。
近义词方面,有和尚、寺僧等。
反义词方面,可以使用常人、俗人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