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示清高。 清 徐釚 《词苑丛谈》卷三:“ 林处士 ( 林逋 )妻梅子鹤。”参见“ 梅妻鹤子 ”。
"妻梅子鹤"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人典故的成语,字面意为"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实际用来比喻隐士超脱世俗、清高自适的生活态度。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此成语典出北宋隐士林逋(林和靖)的生平事迹。据《宋史·隐逸传》载: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客至则童子开笼放鹤,逋见鹤必棹舟归。
平生不娶无子,植梅蓄鹤,自谓'梅妻鹤子'。"
(来源:《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上》
林逋终身未娶,在孤山植梅养鹤,将梅花视为伴侣,仙鹤当作子女,故称"梅妻鹤子",后演化为"妻梅子鹤"。
象征意义
(参考:《汉语大词典》"梅"、"鹤"词条释义,商务印书馆,2012年)
精神内核
成语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儒家"独善其身"的修养境界,成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典型符号。
(来源:《中国典故大辞典》"梅妻鹤子"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汉语大词典》(第2版):
"妻梅子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指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之事。后比喻隐逸生活。"
(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卷第321页)
《辞源》(修订本):
"林逋结庐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无妻无子,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册第2456页)
《宋史》原始记载: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第38册第13432页)
(注:文献链接均指向出版社官方页面或权威古籍数据库,确保来源真实可考。)
“妻梅子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隐士林逋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含义
以梅花为妻子,以鹤为子女,比喻隐士远离世俗的清高生活。该成语通过拟人化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体现超脱凡尘的志趣。
引申意义
常用来形容文人或隐士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暗含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例如清代徐釚在《词苑丛谈》中评价:“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矣。”
人物原型
成语主角为北宋诗人林逋(林和靖),他隐居杭州孤山,终身不仕不娶,植梅养鹤,自称“梅妻鹤子”。这一典故成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典型象征。
文化内涵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鹤代表超凡脱俗,两者结合体现了传统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该成语属于并列结构,四字均为名词,通过“妻”“子”的动词化用法增强画面感。其情感色彩中性偏褒义,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林逋生平或相关诗词,可参考《宋史·隐逸传》及其代表作《山园小梅》。
谙委八倍疤痕柏亮父办事处惨杀豺狼当路臣子池鱼幕燕丑态毕露辞金蹈海丛轻折轴玚珌荡户鵰翎箭仃伶放炮缝絍烽戍涪沤复圆工业美术古华滚涨含含豢牺艰服矫滑惊战进馈金钱草酒董久锢瞰亡往拜留犁挠酒眠音冥卫明早排遣平整钱监千秋之后旗脚清风峻节青缟驱逐出境软烂散棊三尸五鬼三唐蔏蒌神王世教纾宽堂选滩户铁絚烷基无存济邪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