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牌坊的意思、牌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牌坊的解释

[memorial archway] 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物。如:贞节牌坊;功德牌坊

详细解释

(1).旧时为表彰某人的德行而设立的一种纪念性建筑物。如贞节牌坊、功德牌坊等。柱间上部为横向匾额,题有文字。《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陈宗阮 ﹞将他母亲十九岁上守寡,一生不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启建贤节牌坊。” 巴金 《和读者谈<家>》:“她念《列女传》入了迷,甘愿为她未见过一面的亡故的未婚夫守节,还梦想有人为她立一座贞节牌坊。”

(2).指牌楼。《红楼梦》第四一回:“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 刘老老 道:‘噯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岳全传》第七一回:“山门前一座大牌坊,上边写着‘东南第一山’五个大金字。” 鲁迅 《三闲集·通信》:“只可惜是同时打破了革命文学的牌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独立式门洞建筑,主要用于表彰功勋、科第、忠孝节义或作为地标。其核心含义与建筑特征如下:

一、基本释义与形制特征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牌坊为"建于街巷、庙宇或陵墓前,用以表彰功德或起标志作用的门洞式建筑"。其典型结构由立柱、横梁、枋额和檐顶组成,材质以石质为主,亦有木质,常雕刻龙凤、花卉等纹饰,体现传统工艺特色。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指出,牌坊由古代"衡门"演变而来,至明清形制成熟,形成二柱一间至多柱多间的等级序列。

二、社会功能与文化象征

牌坊承载着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功能:

  1. 功德旌表:如安徽歙县"许国石坊"(明万历年间)表彰内阁重臣许国功绩,体现"忠君报国"的儒家伦理。
  2. 道德标榜:贞节牌坊(如四川隆昌节孝坊群)反映封建礼教对女性行为的规范,历史学者高彦颐在《闺塾师》中分析此类建筑实为"道德权力的空间化表达"。
  3. 空间标识:村落入口的"里坊门"(如福建培田村"恩荣"牌坊)兼具界域划分与祈福功能,民俗学者刘晓春认为其"构建了宗族社会的精神结界"。

三、当代遗存与保护价值

现存著名牌坊多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2011:第5章.

歙县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许国石坊》,2008.

Dorothy Ko《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1994:P210.

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2003:第4章.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f 1004ter.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八批)》,2020.

国家文物局《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WW/T 0063-2015).

网络扩展解释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兼具标志、表彰和装饰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牌坊又称“牌楼”,由立柱、横梁、额枋等构件组成,常见形式为两柱或四柱支撑的门洞结构,顶部或有雕饰性屋顶(称为“楼”)。其核心特征是“无门扇”,区别于普通门楼(有屋顶的称“牌楼”,无屋顶的称“牌坊”)。

二、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可追溯至周代“衡门”(两根立柱加横梁的简易门),汉代发展为祭祀用的棂星门。
  2. 演变:唐宋时期成熟,明清达到鼎盛,从实用建筑转变为象征性纪念建筑。

三、结构与材料

四、功能与分类

  1. 标志坊:标明重要地点(如街道路口、陵墓入口)。
  2. 功德坊:表彰功勋官员或科举及第者(如“大夫第”“科甲世家”)。
  3. 节烈坊:宣扬忠孝节义,如贞节牌坊(明代起用于表彰守节寡妇)。

五、文化意义

示例:安徽歙县棠樾村的七连座牌坊群,包含忠、孝、节、义主题,是现存最完整的牌坊群之一。

如需更完整的牌坊实例或建造工艺细节,可参考古建筑研究文献或实地考察。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贫乐道聱牙诘屈百迭彩笺赐贶抖战丰收粉面朱唇辐辏浮目公共卫生鼓牀酣沈赫耀焕耳猾子昏夕假面剧杰然金鞯机枢爵里刺空水狂生宽旷哭鼻子困索乐群林檎琳璆留爪驴筋头卖阵默允溺窝子攀高枝儿贫腐裒敛迁怒桥君学憩燕孺蒙儒席三光删要沙鼠蚀昴食谱水瓮岁破填咽玩耽蚊子树武节无可厚非想象鲜艳艳小胡子小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