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绖的意思、墨绖的详细解释
墨绖的解释
见“ 墨衰絰 ”。
词语分解
- 墨的解释 墨 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
- 绖的解释 绖 (絰) é 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首绖。腰绖。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墨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结构
- 拼音:mò dié(ㄇㄛˋㄉ一ㄝˊ),其中“绖”指丧服上的麻布带子。
- 结构:由“墨”(黑色)和“绖”(丧服麻带)组成,字面意为“黑色的丧服”。
2.本义与起源
- 本义:指居丧期间所穿的黑色丧服。古制中,守丧应穿白色丧服,但若遇战争或重大国事需中断守丧,则改穿黑色丧服,以示变通。
- 起源:始于春秋时期晋襄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文公未葬时,晋襄公为出征而“墨衰绖”(黑色丧服),成为典故。
3.文化背景与用法
- 儒家礼制:古代官员需遵守“丁忧”制度,父母去世须辞官守丧27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如战事),朝廷会命官员“墨绖从戎”或“墨绖出山”,即穿黑色丧服为国效力,如曾国藩守孝期间被召镇压太平天国。
- 相关成语:如“墨绖从戎”,指服丧期间参与军事或公务。
4.文献例证
- 《南史·王诞传》提到王诞“以墨绖从行”随军出征。
- 《续资治通鉴》记载南宋张浚因国事紧急“墨衰绖”从役。
“墨绖”反映了古代礼制与现实的冲突,黑色丧服既保留了守丧象征,又适应了国家紧急需求。其背后涉及儒家孝道、政治伦理等深层文化内涵。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南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墨绖的意思
《墨绖》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使用毛笔书写或绘画。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精妙与独特之处。
拆分部首和笔画
《墨绖》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黑」和「纟」。它的总笔画为13画。
来源与繁体
《墨绖》是汉字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词汇。在繁体中,「绖」的写法为「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墨绖」的字形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结构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1. 这幅字体的线条精致而流畅,墨绖之间呈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
2. 他的书法作品墨绖精湛,堪称当代艺术的精华。
组词
1. 墨迹:指随意涂抹的墨汁或墨水。
2. 笔墨:表示写作、绘画的技艺或艺术。
3. 绘墨:指绘画或描绘。
近义词
1. 丹青:指用笔勾勒和着色来表现人物、山水等的绘画技法。
2. 书画:泛指书法和绘画。
反义词
1. 朦胧:指模糊不清、含糊不清的状态。
2. 真实:表示直接的、真实的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