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柱的意思、膏柱的详细解释
膏柱的解释
古代一种酷刑,即炮烙之刑。《文选·陆倕<石阙铭>》:“刑酷然炭,暴踰膏柱。” 李善 注引《六韬》:“ 紂 患刑轻,乃更为铜柱,以膏涂之,加於然炭之上,使有罪者缘焉。滑跌堕火中, 紂 与 妲己 笑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
词语分解
- 膏的解释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
- 柱的解释 柱 ù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柱石。顶梁柱。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膏柱"一词在现代汉语权威词典中未见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和相关词语进行推测分析:
一、词义推测与语言学分析
-
字义拆解
-
可能存在的特殊含义
- 专业领域术语:在中医药或化工领域可能存在特指(如某种润滑剂成分),但需专业文献佐证。
- 方言或古语遗存:部分方言或古籍中或有类似表述,如闽南语"膏"(kō)可指黏稠物,"柱"(thiāu)有固定之意,组合或指"黏着支柱的材料"。
二、与近音词的辨析
需注意与以下常见词的区分:
- 膏粱(gāo liáng):指肥肉细粮,喻富贵生活(《孟子·告子上》:"膏粱之味")。
- 膏肓(gāo huāng):中医指心膈间部位,成语"病入膏肓"喻难以救治。
三、权威建议
若需精确释义,建议查阅以下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结论
"膏柱"非常用词,其定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在缺乏权威释义时,建议优先使用"膏粱""膏肓"等规范词汇以避免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
膏柱(拼音:gāo zhù,注音:ㄍㄠ ㄓㄨˋ)是古代一种残酷刑罚,即“炮烙之刑”。其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释
指商纣王时期发明的酷刑:将铜柱表面涂抹油脂后架在炭火上,逼迫受刑者在高温滑腻的铜柱上行走,最终坠入火中烧死。此刑因《六韬》记载而广为人知,纣王与妲己曾以此取乐。
二、历史文献佐证
- 出自《文选·陆倕<石阙铭>》:“刑酷然炭,暴踰膏柱。”李善注解引《六韬》描述纣王为加重刑罚改良铜柱,以油脂增强其滑性。
- 现代网络释义沿用古籍定义,强调其作为暴政象征的历史意义。
三、字词解析
- “膏”:指油脂,此处作动词,表示涂抹油脂;
- “柱”:特指经改造的铜制刑具。
两字组合凸显了刑罚的残忍设计,通过物理手段加剧受刑者痛苦。
注:因资料来源多为网络辞书,建议结合《史记》《六韬》等古籍进一步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内攘外宝符报囚巴子餔啜茶食称财辞活萃类钿筐吊客丁差动産冻笋钝惽恩辉防患未萌俸恤覆映干寤高直贯发和凤鸿法毁骂呼雉呵卢贱房贱骨子鉴畏沮败觉晧具圃怜察鸾啸鲁灵光抡选谩荒毛悚谟画骐骥一毛清銮起灶乳犊不怕虎赏罸分审觞勺盛言松柏后雕泰阿他途同朝铜驼委骳诿托温瑜显结先远小差小后生斜径细輭